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让孩子们在“乐学”中长大 ——运城市实验中学“3D生态课堂”探访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3-15

记者 李宏伟

“在我们的‘3D生态课堂’上,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书本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去应用、去实践,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是市实验中学初二学生李梓溪在学习笔记中对学校开展的以项目学习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3D生态课堂”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双减”政策的实施,市实验中学积极探索基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项目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行动研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构建了“以项目学习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3D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市实验中学“3D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让课堂结构化,教师的“教”重在设计学习活动,学生的“学”重在解决真实问题,这样的课堂素养导向贯穿始终,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在2023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评选中,市实验中学的教学成果《构建以项目化学习推动大单元教学的3D生态课堂》获特等奖。

精彩“课堂”——不一样的成长

“同学们,你是否愿意将吃的体验和感悟记录分享?你是否愿意用你的舌尖发现运城特色美食?你是否愿意成为运城旅游节的美食品鉴使者……”这是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小军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制作推介河东特色美食的短视频”项目学习的教案设计。

推介美食和课堂学习有什么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李小军告诉记者,此项目的开展,他是基于依托悠久厚重的河东饮食文化历史,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聚焦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思路不清晰、描写不够生动具体等问题,创设真实有趣的任务情境,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以求提升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劳动生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此次项目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餐馆品尝自己喜欢的美食,不但缓解了学习的压力,收获了美食带来的快感,也增进了他们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制作推介美食的短视频更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市实验中学教师郭俊麟表示,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通过提出大概念,创设真实任务情境,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情境—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培养他们像专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独立探索未知的能力。

学生侯静家说:“我的写作水平不太好,每当上作文课时,都提不起兴趣。一次作文课前,老师让每人带一个苹果,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期待这节课的到来。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通过吃苹果,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节课让我知道了写作除了要积累词汇外,还要有真实的感受。这样的写作有趣,这样的新型课堂给我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

市实验中学校长刘荣艳表示,202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市实验中学“以项目学习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3D生态课堂”是以大单元整合学习内容,以项目化变革学习方式,落实基于大概念的素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任务,以大任务驱动学生完整做事,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市实验中学通过“3D生态课堂”让学校的教风学风发生了改变,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师”“生”变角色——“教”“学”相促进

“在项目化学习中,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小专家’,因为我从学习到研究,再到实践,只要想着解决问题,就能找到办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次项目学习提升了我各个方面的能力,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让我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会中认识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这是初二学生闫睿的学习心得。

在教学实践中,市实验中学以项目学习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3D生态课堂”重新定义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立足大概念,关联热点事,创设真实情境任务,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教师的角色由包办学生的‘保姆’变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导师’,学生也从被动的学习,通过实践成为‘专家’。”李小军说。

市实验中学的项目化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坐在教室听,转变为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改变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学生们通过参与解决真实问题进行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连接,开展跨学科主题探究,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不同思维相互碰撞,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发现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从而在学习中收获了成长。

在李小军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立足大概念,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统整,并基于社会热点设计真实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素养。在课堂上,他由带领学生遨游“书山题海”变为协助学生培育“素养之花”,在各样的“3D生态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深度学习,小组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思维碰撞产生灵感火花,学生在充实而愉快的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和课堂不一样的学习经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郭俊麟说,项目化学习可以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所有的学习设计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的,让学生学会围绕自己真实经历进行创意表达,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引导学生由解决问题走向问题解决,由知识本位走向了素养本位。这样的学习就是真实的学习,就是素养的发展。

目前,在市实验中学,项目化学习使得该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新的课堂模式、高效的课堂效率、精彩的生态课堂已经成该校课堂样态深度转型的真实写照。

常态化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项目化学习,我们学生从知识终端的接收者,成为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甚至知识评价的参与者与制定者。从简单的倾听练习到复杂而有挑战性的思考实践,使我获取知识的视野一步步地拓宽。”学生李梓溪说。

自开展项目化学习以来,市实验中学不断推进项目化学习常态化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素养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校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基于大概念设计学习目标,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在情境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以评价引导学习目标的达成,真正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该校还积极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常态应用,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刘荣艳告诉记者,市实验中学的项目化学习选题立足课标、依托教材,情境创设有真实情境,也有学术研究,活动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完整做事。这种项目化学习将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转向素养目标,指向育人价值,通过项目学习、实践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从而达成素养目标。

在做好教学的同时,评价也要跟上。市实验中学项目化学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教学评价也不断进步,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学校根据单元目标的指引,带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把控课堂内容。评价也不局限在课后,而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进行,是嵌入在课堂活动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思维梯度,在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考量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在项目化学习“3D生态课堂”中,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会有相应的成果。这个成果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排名,而是可呈现、可交流、可评价、可改进、可应用的成果。而且成果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元,手工作品、绘画、研究报告、PPT、演讲、朗诵、报纸、策划书、倡议书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成果呈现的方式。学生在项目学习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学习,收获了知识、能力,促进了自身素养的提升。

“创新点亮未来,教育赋能成长。‘3D生态课堂’项目化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下一步,市实验中学将继续加大实施力度,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素养为导向,坚持推进‘3D生态课堂’模式,让孩子们的自身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在‘乐学’中树立自信、收获成长。”市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霍峰业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