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不管我如何“作”都要哄着我。“被物化”的情绪价值,终究以价值耗尽为终点——

单向输出的情绪价值难长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11

□蔷薇

近几年,情绪价值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尤其在亲密关系中,被频繁提及和讨论。情绪价值=情绪收益(积极的情绪体验)-情绪成本(消极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只要情绪收益大于情绪成本,就能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如果只从计算结果来看,等式的右边就容易被简化为一台产出情绪价值的机器。而这种“被物化”,会导致关系中更严重的问题。

承接了妻子所有的负面情绪

胡先生曾花了两年的时间,去追求喜欢的女生。在此过程中,他还报了情感训练班,其中有一项课程就是学习“如何为女性提供情绪价值”。

其实胡先生的情感细腻度还不错,但为了追到对方,他很用心。两年后,他如愿以偿,两人结婚、生子。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妻子对他的依恋也愈发深刻,一家人看上去十分幸福。但没想到的是,最近胡先生竟生出离婚的想法。“她就像个情绪黑洞,快把我掏空了……”

原来,当年女孩提过一个条件:要做我男友,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不管我如何“作”都要哄着我。但时间久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边是妻子比较情绪化,所有负面情绪都会甩给他,而他不仅要及时“灭火”,还要想方设法让她开心。尤其产后,妻子情绪波动很大,他必须全天待命,稍有怠慢就会换来一顿骂。他既要手忙脚乱地帮忙带娃,又要耐着性子安抚焦躁的妻子,身心都已经接近极限。

而另一边,他正处在事业瓶颈期,可妻子对此却完全不闻不问。很多次他也想跟妻子聊聊,缓解一下心中的郁闷,但都被不耐烦地推开:“别影响我心情”“一个大男人哪那么多事”,好几次深夜起床给孩子冲奶时,胡先生只能一个人偷偷崩溃。

久而久之,他越来越感到,与其说妻子爱他,不如说她爱的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这么久了,是她一直在向我索取。”

被功利化的情绪价值

其实,在胡先生和妻子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他们一开始就把情绪价值功利化了。妻子当初提出情绪价值作为交换条件,她所聚焦的是“价值”部分的内容,即她能从对方身上获得的收益。或者可以说,妻子选择做了一笔“生意”,用自己的某些价值去换取对方的情绪价值。在这场交易中,她把自己和对方全部“物化”成了商品。所以,在妻子眼里,情绪价值直接等于情绪收益,她看不见、也不允许情绪成本的存在。

由于父母感情不和,从小生活在争吵中的妻子,很少得到过父母的关注和抱持,因此没有很好地发展出“心理容器”功能,情绪处理能力很糟糕。所以,在这段婚姻中,丈夫就像一个可靠的“情绪外挂”,来弥补这个缺失。

但两个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一个完整饱满的人,情绪存在连续性图谱,即有高有低,有积极有消极,必然同时存在情绪成本。尤其在亲密关系中,胡先生无法自我压抑一辈子,被抑制的情绪只会以更凶狠的方式卷土重来,直至撕裂他对妻子的爱和对婚姻的渴望;而妻子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他产生的情绪成本,哪怕她选择性忽视、一次次推开,最终也得面对丈夫情绪耗竭导致的夫妻感情破裂。“被物化”的关系,终究以价值耗尽为终点。

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朋友被诊断为轻度抑郁,而男友对她非常耐心,哪怕她半夜被噩梦惊醒,打电话过去,男友也会陪着聊天,不停安抚,直到她安心睡着。后来,朋友从低谷中走出,她说:“我当时觉得特别温暖和安心,他就是我的小太阳。”直到某次聊天,男友开玩笑时无意提道:“那段时间可被你折磨惨了,你再不好起来,我都要抑郁了。”

朋友才意识到,原来男友也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在一个人情感需求非常高、并陷入“退行”的时候,下意识把自己所依恋的人当成“工具”来使用,疯狂吸收能量。而男友为了照顾她,一直努力输出情绪价值,同时默默过滤着负面的东西,甘愿成为一个被无情使用的“工具”。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情绪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延伸,被“物化”之后,人也不再是完整的人了。为了避免这种非必要的“跑偏”,有两个建议。

①正确认识情绪价值。这里我对定义做一些改变:情绪价值=情绪收益+情绪成本。在新定义里,情绪价值不再是被衡量之后的某种价值,而是作为情绪的整体,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关系中共同起作用。就像朋友低谷期产生的情绪成本,和走出低谷后对男友表达共情和感激所产生的情绪收益,共同深化着这段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不只要看到自己从伴侣身上获得的情绪支持,也要看到伴侣付出的情绪成本,从而对Ta的付出表达一种承认。这份承认会带来新的亲密,会成为我们共同的情绪收益。这样一来,关系才能更长久,也才能更滋养双方。

②互相提供情绪支持。当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有分享和承担对方喜怒哀乐的能力,并且能在这个互动中,不断触碰真实、完整的对方,不断感受关系中的爱、亲密和美好。这样的感情才会越来越紧密,关系才会越来越凝聚。能够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知冷暖、懂人心,相依相偎之中驱散彼此的阴霾和孤独,或许,这才是情绪为关系贡献的最大价值。(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中国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