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赏识之美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3-31

□冯磊

如果说狄更斯和巴尔扎克是同时代人的知遇之交,那么欧阳修和韩愈则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交情。欧阳修束发读书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的一个李姓玩伴,家中藏书甚富。一次,少年欧阳修到李姓同学家里玩耍,在一个破箩筐里发现了一堆故纸,很久没有被人翻过的那种。欧阳修感觉非常好奇,翻读之后发现旧书上的文章“浩然而无涯”,就把这些旧纸拿回了家。需要说明的是,这堆故纸是韩愈的文集。当时,文坛上很少有人还记得有韩愈这个人,大家都忙着写流行的骈文。

多年后欧阳修考取进士,已经功成名就。他再次想起家中那些散落的韩愈文章,于是搬出来细细研读。之后,从别人家里找来私藏的韩愈文集,一篇一篇对照整理,并将其重新刊刻成书。文集刊行后,一时洛阳纸贵。之后又三十年,“韩学”终于成为显学。

多年前,看到过一篇流沙河与余光中交往的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流沙河曾在香港《天天日报》开专栏。其间,该报一位刘姓编辑寄给他三本台湾当代诗人作品集。流沙河起初不以为意,认为好的诗人自己已经了如指掌,因此这几本诗集一直被束之高阁。一年后,流沙河外出参加庐山诗会,在列车上随意翻读那几本诗集。他意外地发现,台湾诗人群体的创作竟然是一座富矿,而且成就之高令人侧目。

之后,流沙河在《星星诗刊》上开辟专栏,专门介绍台湾当代诗人(题为《台湾诗人十二家》)。又在三联书店出版《隔海说诗》。最后,《星星诗刊》上的专栏文字又以《台湾诗人十二家》之名出版。由此,我们了解到台湾诗歌创作的真实盛况。

198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余光中一百首》。1992年,旅法葡籍华人胡浩波登上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当着亿万观众的面唱了首《乡愁》。余光中,至此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枚邮票。这一切,与流沙河的独具慧眼有着必然的联系。 (《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