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山西鑫森药业有限公司中医综合体项目框架已搭建完成——

融入中医新格局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7-04

记者 朱 姝

烈日炎炎,在临猗县牛杜镇牛杜村一角的项目建设现场,工人的汗水沿着安全帽系带滴下。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两排整齐的中药制剂车间已经初具规模,车间旁边的一座综合楼的框架外形也已经搭建完成。

这里是山西鑫森药业有限公司的中医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要求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发展战略和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坚持以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为方向,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在传承创新中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近日走进山西鑫森药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现场,了解临猗乃至我市不断融入中医新格局的发展进程。

传承:

承接丰富中医药文化遗产


侯晓峰,山西鑫森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十余年来,因为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突出的医治水平,他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0年5月他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医战略科技组组长贾谦的赞誉:“侯大夫用中医药治疗心脏病,不搭桥,不装支架,是对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

2004年,侯晓峰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侯晓峰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成立;2010年侯晓峰被聘为山西省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首届委员会常委;2011年侯晓峰获得运城市卫生局颁发的民间中医医师资格证书。2017年,他被运城市中医药行业发展协会授予“中医药突出贡献奖”。

其间,侯晓峰也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2012年8月,中央数字电视《央广健康》栏目组在“探秘中国民间医”系列节目中为侯晓峰拍摄了一组四集电视纪录片。2015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题为《山西老中医赴疆献爱心》的报道,同年12月以全球华人第一频道著称的《华人频道》以《侯晓峰:弘扬医德钻研中药》为题对老中医侯晓峰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是中医药学科的践行者,更是中医药的传承人。

侯晓峰,临猗县庙上乡人,是五代中医世家的传承人。

侯晓峰的中医启蒙老师是他的太爷爷侯君言。

侯君言是村里的名医,大家都称他为“先生”。让侯晓峰铭记终生的事情是,因为缺少纸张没有作业本,一次放学回家,他抓起一本旧书扯了几页,在书的内页写起字来,太爷爷看到后用烟袋锅子敲了敲他的头并告诉他这些都是宝贝。被太爷爷唤作“宝贝疙瘩”的东西,是一本用毛笔抄写记载着侯家世代相传的药方,太爷爷还告诉他:“这里面都是叫人学本事的东西,学会了就能干别人干不了的事。”

“干别人干不了的事”,从此成了侯晓峰毕生的志向。他想有一天能像太爷爷一样把脉问诊,像太爷爷一样为村民们解除病痛、消除痛苦。自此,这些发黄的中医书籍成为侯晓峰最珍重的东西,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没有放弃对中医的学习和钻研。

虽然在那个年代他没能从医,但侯晓峰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医中药的学习和研究。他一直没有忘记太爷爷对他的叮嘱,学中医就要学医药界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太爷爷把几代研究心脑血管病的秘方传给了侯晓峰,要求他在学通学精医术后继续研究完善侯家祖传秘方。

1996年,侯晓峰开始对太爷爷留下的脱疽祖方进行专门的研究。脱疽是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北方多见。这个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而且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的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能复发,《黄帝内经》上对此病已有记载。因病患很长时间不能治愈,会导致脚趾头脱落,甚至截肢,故名脱疽。又因久治不愈,或者常常会愈而复发,所以又被人喻为医学上难以逾越的冰山。

祖方认为“肝火上亢用牛黄,湿热下注用麝香”,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理念治疗脱疽确实效果不错,但还不够理想。侯晓峰想在祖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帮助患有脉管炎、静脉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综合征、糖尿病的病人摆脱痛苦。

这个阶段,他翻阅了大量医学书籍,分析病因,琢磨病理;他亲自到深山林地采集药材,亲自尝药;他甚至把脉管炎病人请到家里,管吃管住,进行临床试验,有的病人家里还有孩子,侯晓峰就让他把妻子孩子一起接来照管……苦读、深钻、反复试验,地里的活儿都撂给了妻子,孩子也顾不上照管,提起那些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日子,侯晓峰感慨“吃的苦多得没法说”。在那山重水复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太爷爷的鼓励,鼓舞着他继续跋涉,让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我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大家辈出、道地药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特色专科影响广泛、医疗康养条件优越。一如侯晓峰这样的特色专科诊疗,面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历史资源,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不断传承,逐渐成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更为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

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山西鑫森药业年产300吨盖世宝胶囊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 陈方斌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侯晓峰对于祖方的创新很快收到了效果。

一个名叫宋伟济的病人向记者道出了他在侯晓峰这里的经历。

2010年,55岁的宋伟济到青海出差时突发严重的心绞痛,初步处理之后被送回北京治疗,做了支架手术。手术做完后效果很好,仿佛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但是到了2013年,他的病情又一次加重,检查发现三根血管堵塞,最轻的堵了75%,最严重的堵了95%,放支架已不行了,他又做了搭桥手术。更严重的是,其中一个堵塞的血管呈锐角,不能放支架也不能搭桥,只能吃药缓解。至此,因为心血管病,宋伟济体内总共放了5个支架,还搭了一个桥,而且,还得继续吃药。

宋伟济说:“后来吃药吃得人都傻了,每天昏昏沉沉丢三落四的,最严重的是做完手术一年之后,我又开始大面积的心梗,一疼就是一个小时,住到医院不敢动。”

这时,宋伟济的一个朋友来看望他,给他介绍了一个来自临猗的中医大夫,就是侯晓峰。他根据侯晓峰的药方,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服用中药。

不到一个月,宋伟济的症状明显好转。现在的他,能做100个俯卧撑,一小时能快步走五公里。

像宋伟济这样的病人,在侯晓峰的诊疗记录里并不是个例。通过中医门诊和大量的临床试验,侯晓峰积累了一万二千多个病案,在中医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认可。

2011年,侯晓峰参加了全国民间中医论坛,他所研制的治疗脉管炎、心血管病的方法,引起了中医界的重视。

当时,贾谦听了介绍就说:“我有心血管病,用你的方子试试。”贾谦吃了他的药以后,心血管病果然有了好转。为此,贾谦不仅欣然题词,还在各种场合推荐他的医术。

也正是由于贾谦的推荐,中央数字电视《央广健康》栏目组在“探秘中国民间医”系列节目中为侯晓峰拍摄了四集电视纪录片。在节目播出的当天,侯晓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都是各地咨询预约的病人。

从此,侯晓峰忙了起来,可是在“大喜过望”的同时,侯晓峰更多的是“警觉”。他要确保的是,病人就诊吃药后有效果,不能因为人多而马虎应付,他要保证每个求助的病人都能得到及时对症有效的治疗。

自己的中医事业进行得越来越顺利,那么对于中医药学科的传承就仅限于药房的传承创新吗?对于创新,他有了更多的想法。

“亚宝药业依托‘丁桂儿脐贴’这一个药品,用了20年时间就把企业产值做到了50亿元。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我们每年就诊的患者有3000人,并在持续增长。现在的诊所发展模式,是千万级的产值;专科医院建成后,将达到亿元级的产值,还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和大量群众就业。”显然,侯晓峰已经将创新的发展思维,与产业化发展相融合。

近年来,我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增“质”升,基层服务更加可及、可得,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我市像侯晓峰这样的中医行业工作者,不断用中医的办法,治疗甚至治愈多种常见疾病,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不断贡献着中医药智慧。

传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产业,事业和产业相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我市创新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模式。

其间,我市不断做精品牌,以丁桂儿脐贴等产品为代表,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积极做好产业融合,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康养、文旅、护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市、县、乡、村(社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打造晋南中医医疗中心。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专病)诊疗服务,发展中医远程诊疗,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发展:

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相结合


侯晓峰(右)在询问病人病史。 记者 陈方斌 摄

侯晓峰的敢想,加上市县两级的支持,今年4月,一场项目奠基仪式在临猗县牛杜镇牛杜村北角举行,这里将由侯晓峰注册的山西鑫森药业有限公司建设一座集药品生产制剂车间、问诊大楼、办公综合楼于一体的中医综合体。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竣工,并尽快投入使用。

“这一栋楼是办公综合楼,旁边两排蓝色房顶的平房,是我们的药品生产制剂车间,病人在综合楼看完诊拿到药方,我们这两个车间负责药品的生产、煎制等。再旁边的四排平房是我们的原料库、成品库等。”侯晓峰指着效果图向记者介绍道。

从该项目中各个单元所承担的功能中不难看出,这一中医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一个融中药企业原料药材供应基地、中医药生产基地和中医药诊疗机构于一体的中医诊疗综合体。

这一项目的推进得益于我市近年来不断推动的医疗机构与中医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联动汇聚和中医药事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医药并举,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让百姓放心看中医,放心吃中药,培育“大品种、大企业、大市场”,我市重点扶持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如亚宝、华康、朗致、晋新双鹤、好大夫等,目前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乘新时代春风,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坚持在中医药发展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新篇章。”侯晓峰谈起未来,信心满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