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清末誉满京城的稷山仲和商行善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27

安新明 韩喜申

太阳村,稷山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曾经闻名全国的卫生模范村。三晋名商杨仲和的故事就在这一带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诚信经营

杨仲和祖辈经商,传到他这一代时,已是晚清。杨仲和严遵祖训“诚信经商,谨慎善行,童叟无欺,日清月计,严格管理”,苦心经营,稳中有创,不断扩大,先在老家太阳开店,后进县城,再后来到绛州、汾城、霍州、灵石、孝义、太原、忻州、石家庄等地都有分店。

杨仲和到各地店面巡察,增效增益。他激发伙计、账房、分店长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经商素质,好的奖,错的罚,制度严明;“相公熬成”后可在分店入股,年底结算分红。同时,每年春节前,各店账房兑现后,年终总结,所有分店集中聚会兑现奖惩。他一直以来也都照章办事,信守承诺,从不食言,大大鼓舞了每个店里伙计的积极性。因此,店面规模日益增大增多。他深知,每增加一个店,扩大店规模,都是在得来不易的积累资本中付出,放任自流意味着前功尽弃,只有步步为营,抓紧不放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杨家仅在北京就有三处总店。宣武门前菜市口开店两座:东仲和商行和西仲和商行。东仲和商行主营布匹、绸缎、百货。为了开好京城三个总店,杨仲和带领助手深入调查,达官显贵衣食住行所需、中产阶层人员现状、基层市民的呼声、各界人士所需用品,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市场摸清后,他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不同人、不同类别购物需求,对症下药。城市女同胞的旗袍布料、男同胞的长袍短褂料面、床上被面大花,各种衣物用布样样备齐,顾客进得店来,必有所买。宏大的店规模,丰盛的物资,吸引了众多顾客,加上伙计的和蔼态度,商行成了顾客信赖亲切的顾客之家,生意兴隆、口碑极好。西仲和商行营业猪牛羊生熟肉,山西特产及日杂。在朝阳门的朝外大街,还开有一家布匹百货大店。三处门店,屋舍、店铺达70多间。

助人为乐

有一天,一个青年一直在门店前排徊。他一会儿东张西望,进店看看,走出店门,走来走去,一会儿又依墙而坐,几个时辰不起来。这样连着两天,让人捉摸不透。伙计们先是好奇后是怀疑,是坏人,感到不像,不是,又有点蹊跷。一位伙计如实把情况报给杨掌柜。

杨掌柜隔着窗户端详片刻,随即走出问话。那青年如实禀告,原来他是进京赶考的,不料路上住店被盗贼偷走了包裹,钱食全无,已饿了几天。杨掌柜判断,此是真话,也看青年可怜,决定收留,告诉他:“小伙子,考期还有一月有余,你安心学习,吃住我包了,分文不收。”青年千谢万谢住了下来。过了十多天,青年找见杨老板,感恩不尽:“杨大叔,您是我的救命恩人,能考中我定好好报恩,考不中您收留我做伙计,我一定好好干。”杨老板鼓励他:“好好准备,不要胡思乱想,今年考不中,明年再来。”

小伙子安下心来努力复习,考完揭榜,竟一举考中状元,后率领京城官吏到杨府道谢,齐刷刷跪了一地。杨老板示意:“大家请起,做人行善,光明磊落,是行为根本,不必行如此大礼,以后还要承蒙各位帮衬。”

之后,杨老板在京城的名声越来越大,仲和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交际也愈来愈广。杨仲和也成了当时的候选县丞。

热心公益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听闻太阳村中心关老爷庙,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杨仲和发起修缮大庙之事,“在京募化银两”。许多官员、商户踊跃参加,他曾资助考中的“三品衔候选知府孙春圃带头施银50两”,其他官员纷纷响应,“花翎五品衔大理寺寺丞孙小圃施银50两,五品衔吏部主政刘锦荣施银30两”,三品衔、四品衔、五品街等官吏皆有施捐。捐银明细大庙石碑都有记载,“统修阖村庙出入使费共用银1892两”,杨仲和在京施捐1208两,占了入费的三分之二。后来,修缮捐助不够,他和郭元忠、韩起云又各捐银30两。民国八年,关老爷庙扩殿整修,依然是杨仲和发起,伙同韩德温、韩海荣、张永祥募捐扩庙。

杨仲和在太阳村当村长时,把村政管理得井井有条。太阳村地处汾南翟店和清河的中枢,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商贸发达。太阳村原为城堡式建筑,北阁楼下拱式大门是进村主门,人们亦称“殿门”。殿门前为商业街,打火烧的、卖凉粉的、烧醪糟的……应有尽有。殿门北是规模宏伟的寺院,极盛时期有几十名师父,人来人往很是繁荣。村东后道巷设有东大门,南巷东也有一大门,郭家巷有一进村南大门。晚上,四个大门皆有专人管理,及时上锁,外人别想进来,更有打更人打更提醒,守护一村平安,可谓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

民国九年(1920),杨仲和在关老爷庙南建起了村中第一座小学,结束了太阳村无学校的历史。学校有南房、东房、北房,西侧为校门,现在村中许多70岁上下的老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后,学校改为太阳医疗保健室。

民国十八年(1929),天气大旱,庄稼无收,民不聊生,吃树皮挖草根,路有饿殍。人们处在缺衣少食的极度贫困中,杨仲和看在眼,疼在心。他在村关老爷庙前开仓,搭棚舍饭,帮助乡邻渡过难关。周围村寨,前来讨食的一批又一批,能帮的他都会尽量帮。他的举动,感动了太多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杨仲和自己出资,在太阳村通往翟店二华里路北,建造了全石式碑楼一座。碑楼设计大方,石雕精致,四角垂有风铃,微风吹来,响声叮咚,传向远方,是通往翟店四个里程碑楼中最典雅出众的一座。

拼搏商海,杨仲和商行誉满京城,顾客盈门众夸赞。他苦心经营,总店、分部蒸蒸日上齐发展,为京城繁华出力尽责,添砖加瓦。在山西,杨仲和曾被推选为山西商会会长;在京城,他是山西旅京同乡会副会长、京师总商会公断处评议保商队队长、前清钦加同衔候选知县国史馆供事;曾获当时司法部二等银章、山西金色双穗奖章等,他收获了应得的荣誉和乡亲的夸赞。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