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视觉>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我市部分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掠影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6-11

“关圣文化建筑群”(航拍照片)。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结晶,是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运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处处彰显着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全市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商代兽面乳钉纹方鼎,1990年出土于平陆县坡底乡前庄遗址,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我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3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2处,居全国地市级之首,特别是绛县西吴壁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河津宋金瓷窑址等3项入选新时代百大考古新发现;夏县师村遗址等两项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环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3项,居全省之首。

文保人员对解州关帝庙馆藏古籍文献进行数据扫描采集,将对《解州全志》《关帝志》《关帝全书》等100余本古籍文献进行采集、辑录、汇编和整理。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运城日报》今日特推出视觉专版,用镜头聚焦部分镶嵌在河东大地上的历史文物与部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让读者感受厚重的河东优秀传统文化。

80余岁老艺人在加工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项目——闻喜花馍。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爱珍在制作螺钿漆器作品。螺钿漆器采用天然大漆、螺钿等原料,经过数十道工序加工而成,2014年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蔺涛在向徒弟教授绛州澄泥砚制作工艺。近年来,蔺涛及其团队创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该壁画创作完成于公元1325年,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代表了元代壁画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最大的人物画。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绛县光村木雕一角。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艳军在雕刻桃木工艺品。

策划:雷哲侠 摄影:张国平 金玉敏 闫 鑫 常 奇 肖永杰 高新生 文字:牛嘉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