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大学》因何而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22

□李文文

《大学》因何而作?朱熹《大学章句》序言谈到,《大学》一书,正是古代大学的教人之法。在古代,大学之教盛行,教学的节目次第甚为详细,为人君者能躬行君子,所教之事多在民生日用纲常伦理之内,于是世人皆学。古昔盛时,治隆于上,俗美于下。

时至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周道衰颓,教化、风俗皆颓败。孔子取诸先王之法,以诵以传,诏明后民。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朱熹认为唯曾子之传得其宗,再至孟子。孟子没后,书虽存,知其意者不多。这里讲到的“曾子之传”,正是《礼记》本《大学》,又称《大学》古本。自孟子后,出现了很长时间的空档期,直至北宋二程接孟子之传,尊信《大学》。

关于《大学》的章次,二程认为有错简处,重新编定了次序。从二程那里,朱熹不仅继承到发明《大学》的旨趣,同时也关注《大学》的编次。他重新调整了次序,分别章节,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称为《大学章句》。与《大学》古本相比,朱熹本《大学》区分了经、传;调整了部分顺序;增补了传文,以使其书看起来“序次有伦,义理通贯,似得其真”。

在四书中,朱熹认为要首读《大学》。因为《大学》一书,说古人为学大方;《大学》是为学纲目;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先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做人做学问,皆贵在先掌握纲领,纲举目张。朱熹多次阐明《大学》就是纲领、纲目所在。这个纲领正是《大学》所言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三纲八目”中,朱熹又尤其在意“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以此作为《大学》的最初用工处、最初下手处。 (《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