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20
□徐畅
中国古代的剧本主要分为杂剧和传奇两种,杂剧篇幅较短,通常只有四折一楔子,我们熟知的《窦娥冤》就属于杂剧;传奇篇幅大多较长,比如最著名的明代传奇《牡丹亭》就有五十五出之长。杂剧通常一天就可以演完,而传奇的整本演出则可能要延续数日。传奇节奏较慢、情节比较曲折,类似于现在的电视剧,而杂剧节奏较快、信息密度大,类似于当下火热的“剧本杀”。
在元杂剧中,有不少讲述断案故事的“公案戏”。“公案”作为故事题材的一个门类,最早出现于宋代,当时,“说话”四家的“小说”就出现了“说公案”这一门类。后来,人们把“小说”这一名目用在戏剧分类上,就有了所谓的“公案剧”。郑振铎将“公案剧”定义为“摘奸发覆、洗冤雪枉的故事剧”。虽然古代有“十部传奇九相思”之称,明清传奇戏曲以才子佳人故事为多,但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一脉相承,传奇中也有一定对元杂剧公案戏的改写,以及讲述民间断案的剧本。
在元杂剧中,可以称之为“公案戏”的剧本大约有30多种,其中11种剧本的主角——负责断案的“侦探”——都是包公,因此,这些剧本也常被称为“包公戏”。这些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后来成为著名的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直接情节和艺术来源。 (《南都晨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