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坚定信心 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沉浸沿汾似“远方”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18

文化学者 秦建华

近几天,读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运城实践”系列报道,尤其是有关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的篇章,我不由浮想联翩,抃悦不已。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流域(运城段)自新绛县龙兴镇南梁村入境,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全长145.2公里,流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浩浩汤汤,蜿蜒奔流。千百年来,汾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河东农耕文明,锻造了河东儿女执韧坚毅、务实图新的优良品格。沿汾地带更是今日运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粮棉主产区和经济富足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殷嘱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修复,汾河的生态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变革: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了。

掩饰不住内心的好奇和喜悦,我立马约上三、五好友,驱车前往报道中的每一个地段,身临其境地感知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的美景。

抵达万荣县庙前村,“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大字赫然入目。站在望河台上俯瞰,但见汾河一路蜿蜒向前,缓缓投入黄河的怀抱。举首远眺,人工湿地、护岸工程、生态廊道、防护林带……呈方阵罗列;低头环顾,河水碧绿,河岸葱茵,飞鸟起落……现生态画卷。

走进初夏的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驻足远观,汾河宛若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波光旖旎,万木并秀。近看,水色清澈,花草竞秀,鸟雀成群,或在荷塘育雏,或在芦苇休憩,或在水中觅食,或在水面飞掠,一幅赏心悦目的“百鸟图”跃然眼前,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最后一站,我们抵达新绛县万安村。村民的油桃大棚里,油桃树上硕果累累,果香沁人心脾。但见田间地头人头攒动,有的在摘桃,有的在分拣,有的在装车,一派繁忙。与我们攀谈的一村民高兴地说:“今天交易了70万元的油桃,全部现款。”忙着指挥装车的当地油桃经纪人也喜不自禁。

读了报纸上的报道,又实地游览了一番,我们深感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掘汾河沿岸的特色元素与厚重文化、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的力度之大与成效之显。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在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开展防洪能力提升、水污染防治、文旅融合提升等“十大行动”,加快在流域内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长流、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将汾河流域建设成为三晋腹地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与“绿色长廊”,凸显河东文化的“宜居长廊”和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奋力打造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十大行动”论证切实,具体说来:

围绕“水质好起来”,推进水质提升行动,投资2.84亿元,实施水质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9个项目;

围绕“风光美起来”,推进绿化美化行动,投资1.65亿元,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城市段堤坝两侧拦蓄林生态绿化、汾河堤岸绿化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

围绕“水量丰起来”,推进流域水环境修复保护行动,加大水保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支流浍河生态修复、抓好汾河入黄口人工湿地建设力度;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投资2.2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4.13万亩;

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行动,投资1亿元,重点推进沿汾4县(市)23个行政村连片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推进堤坝道路硬化连通行动,以现有坝面为基础,投资3800万元,实施80公里的堤坝道路硬化连通,打造一条高标准的沿汾旅游公路;

推进常态化管护行动,拓展河道日常巡河和管护范围,强化河道“四乱”整治,加强河道环境监督和沿汾排污口整治和监测;

推进沿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行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汾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原则,深入挖掘一批沿汾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推进公益诉讼拓展行动,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开展“防治汾河水污染、助力高质量发展”公益诉讼,强化流域污染治理刚性监督。

“十大行动”无疑是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汾河流域(运城段)的落地版,更是加快推进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举措。

我们期待着“十大行动”的圆满实施。届时,集现代生态农业、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精品农旅品牌将亮相河东大地,引来八方游客。届时,一幅山环水抱、岸绿水清、文脉延续、人水相亲的美丽画卷,将在河东儿女的手里变成现实。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