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买衣服找不到店、退休后找不到事……从一点一滴中“重视”老年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13

□高阳

当下的老年人变得越来越宅,疏远感、孤独感侵袭着他们的晚年生活。专家表示,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就要想办法鼓励老年人走进并参与多样化的活动,才能避免与社会“脱节”。

六七十岁活成“隐形人”

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宝,不会预约挂号,不会网上购物……要么无助地原地发呆,要么无奈地空手折返,这样的画面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英国就有一项针对2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发现,由于年龄原因,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上“被隐形”了:买衣服、外出吃饭时最容易被忽视,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商店和餐馆;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表示,年轻一代根本不想听他们说什么,1/6的老年人甚至一年多没与年轻人进行过深入交谈,半数以上感觉与年轻一代“脱节”,社交媒体、音乐和新词汇成了他们最不熟悉的东西。

中国老年医学与老年学会心理分会常任委员王会秋解释说,老年人感觉自己“隐形”了,其实是一种社会隔离感。心理学上的“社会隔离”,又叫社会孤立,是指个体在人际关系上处于孤立或被隔离状态。许多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或人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被隔离或孤立状态,就会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上产生明显的障碍。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隔离会导致抑郁、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反应。社会隔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增加早亡风险。

时代变化将老年人落下了

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不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社会现象。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说,在人际关系和代际沟通断裂后,持续性的孤独和疏离,有着不同的深层原因。

城市化让家庭分割。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比例从1980年的19.4%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35.9%,2010年升至49.2%。未来几十年,预计城镇化率将达到近80%。快速的城市化伴随着城市地区的住房私有化,断开了社区内的社会联系。

内心的“衰老”。社交圈局限、缺少休闲娱乐的伙伴、社交自信水平较低等,也是造成很多老年人“被疏远”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退休、丧偶、朋友亡故及子女独立成家等事件,让老年人也在逐步丧失社会关系。尤其对慢性病及老年痴呆患者来说,长期住院疗养会加剧社会隔离,增加心理衰退的程度。

此外,环境影响与老年人社交欲望的衰退,似乎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2002年~2018年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调查了我国近1万名65岁~74岁老年人的休闲时间。结果发现,中国老年人变得更宅了,高达90%的城市老人更喜欢在看电视、做家务、接送孙辈中度过一天,只有12%~24%的人会参加休闲旅游。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少,很多人除了打牌、闲聊、看电视外,精神生活几乎一片空白。

让老年人感到被“重视”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正在积极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将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融入各项政策中。杨一帆认为,降低老年人被疏远的概率,从政府层面,要推动好场景利用,要面向公众展示未来老年人的可能性。例如,鼓励建设养老院和社区综合体,做好社区适老化改造;可以建设适宜步行和有凝聚力的社区,鼓励老年人与邻居建立联系;尝试将托育和养老设施相互融合,建立跨代共融的生活社区。从家庭层面,老年人对家风传承和孙辈教育有深刻影响,要促进代际沟通交流,让老年人更有价值感。调查显示,87%的年轻人热衷于向老一代人学习,年轻人觉得和年长的亲戚、前辈有很多话题可以沟通,例如历史、烹饪、为人父母、金钱、文化、健康、爱情、婚姻、哲学、手工。

王会秋表示,我们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体现对老年人的“重视”,让他们不再感到“隐形”:1.多陪伴。年轻人要多花时间去陪伴,例如与长辈一起准备家宴、外出游玩等。2.多倾听。听长辈讲话的时候不要玩手机、看电视或是心不在焉,多一些耐心,引导老人做更多的拓展和讲述。3.多沟通。代际矛盾不可避免,但尽量不要针锋相对,要换位思考,或采取缓和的方式解决。4.多保留。老年人对生活的疏离感有时来自“陌生”,因为对新鲜事物接触起来需要时间,不妨多给他们留一个怀旧的空间,保留一些老照片和老物件。5.多感恩。爱的表达需要仪式感,比如给老人送一些生日、节日的小礼物,组织一些特殊的纪念活动等。

王会秋说,被疏远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社会现象,老年人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尤其是在接近退休的时候,要做好余生规划,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伴儿”。老人要坚持好“1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2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3个忘记”: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恩怨怨。“4个适老”:老伴儿、老本儿、老窝、老友。“5个要”:要撂,学会放下;要俏,打扮自己;要笑,笑对人生;要跳,运动起来;要聊,经常聊天。(《生命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