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茶座】应对“快”社会:少,才能更好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6-06

陈永年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的这首《从前慢》近几年非常红火。奇诡的是,人们凭借着移动互联的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手段转发这首诗,用以凭吊被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冲击得越来越快、侵蚀的斑驳不堪的生活。

就像“规模不经济”一样,速度快也不一定效率高。

信息洪流裹挟之下,现代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即时化,“碎”到选择难度和机会成本空前巨大,“快”到痴迷于追求速度,“紧急命令”无处不在,仿佛一切都在随波逐流。

慢下来,不仅需要理智与清醒,更需要技巧和实务。

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段,都姓“慢”。人们的活动范围,接收到的信息总量,以及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性,都少,人类也与之匹配了迫不及待抓住任何机会的行为准则。而今天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变成了“快”,可能性与机会多到应对不当就会成负效应。过犹不及,如今快也一样。

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提高有限人生的效率和收益,已成显学。“精要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

精要主义的前提有三条:“我选择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信息过载的时代,最有价值的不是如何获得信息,而是如何筛选出重要信息。面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选择,更好、更谨慎的选择,已是一切努力的前提。“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在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什么做比具体怎么做更重要。

19世纪90年代,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发现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人称“帕累托原理”。后来,现代质量管理之父约瑟夫·摩西·朱兰将其发展为“重要少数法则”,即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微小部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质量。

仿佛很矛盾。要改善,就要删减而非增加;要更好,就要更少而不是更多。

在随处都是“菜”的今天,“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比“拾到篮里都是菜”更能切合时代脉搏。在更讲效率与收益的今天,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用在寻找真正重要的少数上。

经济学上的成本分为两类,一种是增加的投入成本,另一种是做了这个做不成那个损失掉的机会成本。所以,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厄尔才会说:“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取舍的核心就是衡量投入与收益,以及此收益与彼收益。

取舍有时并不容易。对非精要事务说不,需要认清生活本质的清醒,有时也需要一点说不的勇气和技巧。很多时候,说“不”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人生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取舍不就是一种权衡吗?我们要学会并慢慢习惯。

取舍时的犹豫和纠结不是目的,目的是将真正有意义的少数从占绝大多数的无意义中甄别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就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来做事,从权衡、决策、执行全链条来看,这样的行为是经济和高效的。

经过思考,排除了非精要事务,最终很少的精要事务进入执行环节,这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做事”。

行色匆忙,时刻被任务和工作紧追,是人们节奏快、压力大的一个表现。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在其代表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规划谬误”的概念,即指人们更倾向于低估完成任务的时间。为此,他提出了“比预计时间多留50%”的建议,从时间上设置缓冲区,以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从容。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习惯的力量,通过一定的刺激和激励,把重要的精要事务作为一种默认状态,在习惯的轨道中执行,减少时间、精力、情绪、专注力等做事成本。另外,还要注意不贪多求全平均用力,小处着手嘉奖自己,做好清单排列优先顺序,专注当下事物并享受当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