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 范 娜时间:2022-05-30
农机手在白村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
通过大厅内的平台终端,400多台农机的作业状态实现了全程可视化;
高标准试验田里,在各种高科技设备的助力下,小麦新品种长势喜人;
很快投入使用的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即将为现代农业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5月24日,记者前往位于新绛县三泉镇白村的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恒农业”),探析其数字农业的发展路径。
农机作业可视化
进入5月下旬,小麦逐渐成熟。瑞恒农业的绝大部分农机在做着夏收前的保养工作,只有小部分农机抓紧时间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
5月24日下午,在白村一片宽阔的田地里,柴光全、段金龙两个农机手正驾驶着播种机忙碌。他们的作业状态在数公里外的瑞恒农业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平台上,被显示得清清楚楚。
在瑞恒农业一间颇为宽敞的会议室里,打开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一面墙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全县6个粮食主产乡镇所有农机的动态。屏幕左下角则显示着“车辆总数466、作业车辆31”的字样,边上还有各类农机类型和所对应颜色的介绍。
“这里能监测到466台农机,每辆车上都安装着GPS,屏幕上的每个小圆圈都代表着一辆车。”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黑白色小圆圈,瑞恒农业总经理晁贞良介绍道,“你看,现在正在作业的农机有31台,屏幕上这些蓝色圆圈就代表着播种机正在作业。如果圆圈是红色的,就代表是收割机在作业,黑白色是停止作业状态。每台农机只要启动,圆圈就会显示对应的颜色,平台就能监测到。”
晁贞良随手点开一个蓝色圆圈,该农机的车主姓名、车牌号、作业位置、作业面积等数据一下子都显示了出来。他介绍,在这个平台上,每辆农机这几年来每一年的作业面积、作业时段、作业是否标准化等历史数据都能调出来。
现代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成立于2007年的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把焦点放在了发展现代农机上。
“刚开始,公司购置了一大批拖拉机,但农忙时却找不到农机手。会开拖拉机并不等于就是好的农机手,好把式都是用自己的农机练出来的。而农忙时,好把式却要经营自己的农机,根本找不到。所以2021年,我们就联合全县种植、农机等12家合作社成立了新绛县农联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其中有8个是农机合作社,我们邀请农机手和他们的农机一块加入进来。”晁贞良说。
随着入社农机数量的增加,为便于管理,瑞恒农业安装了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在达到标准的农机上安装了GPS。
在平时的运作中,联合社的农机采取属地化管理方式,400多台农机分布在新绛县北张镇、泽掌镇、龙兴镇、泉掌镇、三泉镇、古交镇等6个粮食主产区乡镇,平时在各自的属地作业,农忙时或在特殊情况下,再运用监测平台显示的数据对各乡镇的农机进行调度。
去年秋季雨水多,古交镇、龙兴镇等沿汾村庄的农田被淹,两个乡镇的农机闲置,联合社时刻关注气象预报,一旦遇到好天气,就把闲置农机调到泉掌镇、北张镇、三泉镇、泽掌镇等没有被淹的村庄抢收抢种。
“平时也有调度,一般县南的麦子成熟早,我们会把县北的农机调过来收割。”晁贞良说,农机监测平台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晴雨表”,看到上面的颜色亮了,就说明农机动了,就知道哪里的庄稼熟了。
采访当天,瑞恒农业工作人员正在县南几个乡镇为新入社的收割机安装GPS,准备着夏收工作。
在多年的发展中,除了农机作业,瑞恒农业还围绕着粮食和蔬菜产业,开展了品种选育、推广种植、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生产托管、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运营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科技设备精准化
在瑞恒农业,最实用的无疑是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但要论“高端大气”,非试验田里的高科技设备莫属。
通过无人机显示屏,记者看到,瑞恒农业的四周是一片片黄绿相间、即将成熟的麦田。这些麦田便是瑞恒农业精心打造的高标准试验田。
2013年,瑞恒农业建立了这片占地260余亩的试验田,规划了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田、农作物抗旱鉴定试验田、肥料利用率试验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田等,开展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块试验田已经被各种高科技设备“武装”了起来。进入试验田,除了满目的小麦,便是点缀其间的各种设备。
离入口最近的,是一套高空昆虫控诱设备。这套两米多高的设备,最上面是一个漏斗形状的容器,容器边缘竖着几片玻璃,容器下面连接着一个铁箱子。
晁贞良打开铁箱子,取出一个里面有很多虫子的大盒子。“这个是收集盒。到了晚上,打开设备,它的光直射到高空,经过玻璃的反光,使光源扩大。虫子从上面飞过时,会被光吸引进来。我们还能通过虫子的数量和种类来分析这块庄稼地将会发生哪种虫害,在打药环节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晁贞良介绍道。
虽然试验田就安装了这一套高空昆虫控诱设备,但作为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瑞恒农业在分析出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病虫害后,也可为全县的庄稼管理提供防治参考。
在高空昆虫控诱设备不远处,有一个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设备。晁贞良介绍道,上面一个小碗形状的设备能测出雨量,3个黑色圆珠能测出风力,那个转板用来测风向。“这个设备更便于我们根据天气状况进行田间管理。”他说。
再往前走,是一个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上面滚动显示着几行红字:土壤温度29.1摄氏度,土壤水分7.1%,风向西北风。
“设备的探头埋在土里,可以反映整个试验田的土壤情况。”晁贞良进一步解释,在农田管理中,土壤的温湿度都有个临界点,比如在倒春寒来临前,温度显示就会到达临界点,管理员会及时浇水补救提高地温。当土壤水分低到临界点了,管理员会及时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
瑞恒农业的高标准试验田内,工作人员在记录土壤环境监测数据。 本报记者 陈方斌 摄
目前,试验田里已配套了小型气象站、抗旱试验棚、土壤检测站、节水喷灌设施等20余套高科技设备。
多年来,瑞恒农业依托高标准试验田平台,联合各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10余种,玉米新品种15种、新技术10余项,组织农户观摩3000余人次。
工作人员在展示瑞恒农业的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
管理平台信息化
在瑞恒农业的高标准试验田,有一套设备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那就是水肥一体化控制设备。
“它的微喷管道已经铺设在试验田里了,也能用来进行水肥喷灌,但目前还需要人工来操作开关。”晁贞良说。
白村村民张小军就是试验田的管理人员之一。
57岁的张小军家有5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2017年他把地全部托管到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不用再操心地里活的他便来到试验田务工。
“机械化作业快,节省了很多劳动力。我在试验田务工,还多了一项收入。”张小军说,他在试验田里做一些简单的管理,因为试验田里每十几平方米就试种着一个新品种,新品种从种到收管理都比较精细。像他这样的管理员,在试验田还有6个,都是来自白村或附近村庄的村民。
“我们的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在试验田务工的人将会更少。”晁贞良说,在瑞恒农业的农业数字化系统库里,还有一个去年刚引进的新系统——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新的平台可以把试验田里的气象监测设备、土壤环境监测设备、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等整合起来,真正实现数字农业。
晁贞良详细解释道,比如气象监测设备和水肥一体化设施衔接起来后,结合气象指标,在需要时水肥一体化设施会自动喷灌。新系统刚升级不久,等今年的小麦收割了种上玉米,公司就会把试验田里的设备都连接进去。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瑞恒农业多年来在数字农业上的探索,为实现智慧农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企业也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等称号,并在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成功挂牌。
革故鼎新,拥抱“数字”,现代农业未来可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