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盐湖区博物馆的互动、科技、青春之力——

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9

记者 牛嘉荣

5月18日,游客驻足参观《华夏寻根》展厅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记者走访3家博物馆,探索它们在讲解、传播、展览、文创等多方面的创新;看它们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展示中,如何让文物说话,如何展现文博之美,如何在传承与保护中激发博物馆的力量。

5月18日,闻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运城博物馆,互动之力

激发博物馆的潜力与能力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让文物“走”出展柜;在博物馆不只是看展品、听讲解,还能解锁更多新花样学习文物知识……运城博物馆选择用“互动”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

5月18日,运城博物馆走进盐湖区北相村,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村民科普文博知识。

互动,是运博与城市的互动。5月18日8时至12时,盐湖区北相镇北相村立起了一排展板,上面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阐释”和“运城博物馆简介”。展板前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有村民驻足观看的专注,运博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句句答疑解惑中,“流动”了起来。

“这国际博物馆日是个啥?”

“运博在哪呢?啥时候可以去?”

“发的袋袋和册子上印的都是啥?”

……

“坐107路公交车转27路、14路、26路就可以到运博,除了周一都能来运博逛,展板上印的陈列展览和馆藏珍品都是咱运城的历史与文化……”   

博物馆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村民们朴素的问题,并向大家赠送本次活动的精美礼品袋与宣传册。

运城博物馆讲解老师为游客免费讲解

“讲解文物历史、摆放文物图片展板、发放宣传册其实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想让运博‘动’起来,想突破以往的文字、图片宣传模式,而是走进乡村、走到乡亲们的身边,走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告诉大家——我们是运博。”工作人员说。

互动,是志愿者与游客的互动。5月18日,运博推出了“蓝影随行”志愿服务,旨在为来馆参观者提供引导服务。为此,几乎各个展厅都有“运博蓝”忙碌的身影,杨丽便是其中一员。

“运博蓝”杨丽为游客讲解《朝元图》

杨丽2018年加入“运博蓝”团队,拥有5年志愿经验的她,对运博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运博现在更加注重游客互动的体验,这不仅是我们志愿团队对游客的帮助,还有制作文物模型等社教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另外也有馆内设备的更新与游客间的互动。”杨丽说。

“就拿今天的活动来说,运博迎来了13名小小游客,平均年龄也就3岁左右,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运博。那单纯的讲解和文物展示其实很难吸引住这群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做的正是引路人的工作,充分借助馆内的互动设施来为孩子们打开历史文化的大门。”杨丽介绍起馆内的音响、灯光、视频、电子屏幕对互动体验的帮助与提升,“走进《条山风云》展区,就会传来炮火轰鸣的声音,随之电子屏幕会重现历史风云,像展柜前的电子屏幕,手指轻轻一点就能看到动画等内容。这些互动设置,为博物馆带来了新公众与可及性。”

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科技之力

历史文物的古韵新生

5月17日下午2时,由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重磅大展《和光同尘——中国传统文化之道》通过在线直播,与全国观众见面。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展部主任安海一同走进直播间,主持人为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宣教部主任张青,他们一同与云端上的游客分享永乐宫的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

5月17日,《和光同尘——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直播现场。 

“山西真是个宝藏胜地。”“这就是视觉盛宴,眼睛享受的同时还了解了新知识。”“保护文物的典范。”……直播结束后,该展览的观看人数达到43.61万人,无数观众纷纷留下评论表达着对永乐宫馆藏文物和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赞美与赞叹。

这场线上直播,突出了博物馆的科技之力,即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古韵焕发新生,具有更鲜活、多元的生命力。其中,《寄寄老人款陶枕》和《朝元图》堪称数字赋能的典范。

一只透明盒子,一个元代陶枕碰撞出了科技的火花。手指轻点“透明盒子”,陶枕的三维图像出现在“盒子”中。这“盒子”其实是一块电子屏幕。

在直播中,安海老师现场作示范,他的手指在屏幕上缩放、翻转、点击,就可360度观看陶枕,陶枕的纹饰也呈现在全国云游客的屏幕中。

“这项技术在全省还没有被普遍运用,是在永乐宫尝试使用的新技术,效果就是在屏幕中呈现文物的三维图像,比传统说明牌、讲解员等方式更直观、丰富地展示文物。从科技层面实现文物的可触、可碰,将数字技术实现在文物的诠释和解读上,更进一步拉近了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安海介绍道。

在这场直播中,惊艳观众的还有壁画《朝元图》。

壁画动起来了。这是对永乐宫壁画的数字化修复。这是先进数字影像技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展示方式。

云层流动,如海浪翻腾;衣袂飘扬,若仙人在天。150平方米的壁画展示,灵动、轻盈,祥云缓缓流动,仙鹤凌空飞舞,仙人衣袂飘飘、端庄祥和,场景美轮美奂,让人身临其境。

“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先将《朝元图》中人物形象进行分层,再通过色彩还原,将画面凸显出来,之后经过动画制作,将里面人物的动作逐个分析,最后再实现整合,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活’起来的《朝元图》。”安海介绍道,“这是用现代科技重现古人智慧。会动的《朝元图》,向观众作了更直观的壁画展示,更有利于观众理解人物的动作、服饰,帮助博物馆提升展示效果。”

盐湖区博物馆,青春之力

青年人在行动

“我从20岁刚毕业就在盐湖区博物馆做讲解员,今年是我讲解文物展览的第30个年头了。”盐湖区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刘丽说,“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我们的布展策划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富有朝气,更多体现创造力。”

这一切,还要从一面铜镜讲起。

5月17日,盐湖区博物馆官方抖音账号“盐湖文保(博物馆)”发布了一条宣传视频,是《芮光宝鉴》临展的重磅文物——犀牛望月铜镜。

视频中的古铜镜细致生动,雕刻精美,其被时光打磨出的斑驳痕迹,通过镜头流转,向观众无声讲述着这件青铜器在历史长河中的动人故事。

光影、配乐、特写,塑造出了这条视频的典雅质感,而完成这一系列拍摄工作的,是24岁的马立宸。小马是盐湖区文保中心科技宣传股的一员,专业对口的他,在这里为文物拍摄了一段又一段的精美视频。“其实就是想用更多元的方式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博物馆,拍摄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也是为了让文物活起来。”他说。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的宣传策划便是由科技宣传股负责的。这支由“90后”组成的队伍,绽放着独属于他们的青春光彩。

“今年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宣传上,想宣传好文物、宣传好博物馆,就得从‘广’和‘精’两方面下功夫。”股长穆榕说,“在‘广’上面,我们采用了云直播、云展览,让文物拥有更多说话的方式。18日当天,除了线下的宣传活动,还将《芮光宝鉴》临展直播,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铜镜的历史脉络。‘精’就精在了文创设计上,帆布袋、笔记本、书签是为本次活动推出的文创产品,借以展示出我馆的珍藏文物与特色。”

据穆榕介绍,文创产品的设计构思从4月10号开始,至4月底完成生产。其间,团队3人互相接力,经过3版设计修改与无数次细节核定,才确定出最终方案。“1000个帆布袋和3000本笔记本由我们负责,后来总觉得对馆藏文物的宣传力度不够,又由博物馆推出了‘文物书签’,以弥补这一空缺。”她说。

盐湖区博物馆文创产品

5月17日,记者来到盐湖区博物馆临时展厅,有一个“红马甲”在展柜前喃喃自语,“犀牛望月铜镜是清代文物,源于一个传说故事,‘犀牛’谐音为‘喜牛’,有大吉大利的寓意……”这是志愿者何瑞琪在练习讲解,次日的直播会是她第一次独立担纲讲解。

“讲解文物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物件,更是因为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流动感,在讲解中带领观众一起触碰文物。”26岁的何瑞琪诉说着文物对自己的意义。

18日,通过盐湖文保(博物馆)抖音直播平台,这位“红马甲”站在屏幕前,向观众讲述着一面面铜镜映照过的漫长时光,同时也将自己对文物的热爱用来感染更多的人。

摄影:记者 闫 鑫 牛嘉荣  特约摄影 张德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