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薛丽娟 实习生 吉梦琳时间:2022-05-17
说起虞国,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或是惊奇,因为不通历史的人很少听说,甚至没有听过。而如果说到“假虞灭虢”“唇亡齿寒”这两个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成语,想到“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的典故,人们可能才会恍然大悟。
虞国,就是那个被晋国借道打虢国,最后被灭掉的诸侯国。而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国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虞国都城所在,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
历史遗存
驱车下高速到达平陆县张店镇,在原平陆县文化局文化站站长张和成的带领下,共同前往虞国古城遗址。一路上,车窗外绿树成荫、麦浪翻涌,满眼都是流动的翠色,铺陈开来的深绿、浅绿,令人心旷神怡。
刚看到前方“古城村”的蓝色路牌,张和成老师便让停车,指着公路两侧高高的黄土堆说,这就是之前虞国的城墙。
据《平陆县志》记载,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长约2000米。虞国都城有北、西、南三面城墙,东边的山岭为天然屏障。
“这一段是东西外城墙,现存长约2000米。”张和成比画着厚度10厘米左右的夯土层说。西周时期的夯土仍清晰可见、层层分明,让人不禁感叹古时工匠的筑城技术,经过数千年还如此坚硬和牢固。
此时,巧遇古城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巍开车经过,他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行去他村中的小院坐一坐。
驱车继续前行,便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国古城遗址”的石碑前。据说,这一片是虞国的内城所在,是国君、妃嫔和大臣所居之地。石碑不远处,有一所荒废的学校,据考古学家证实,这里就是曾经虞国国君的寝宫。
“除了外城墙,里面还修有内城墙,那里便是虞国的内城城门和城头。”张和成介绍。这一段城墙断壁很是少见,呈锥形,坐落在村中一居民的宅院中。因院落主人外出,张和成带领记者绕行到了后面的城墙上。
站在城墙上,上面平坦宽阔,对面的锥形城头高耸,下面进出城门的道路已然废弃很久,长满了酸枣树、刺槐树。
20世纪70年代,因为生产需求,此处宽阔的城墙上方被改成了晒麦场、打谷场,旁边建有一座房子,据说是当时的存粮仓库。
以前人们还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因城墙坚固,村民便沿着城墙挖筑了一些窑洞居住。
古城村虽现残存城墙不多,但仍是国内为数不多还能看到西周时期诸侯国城郭的地方。
文化典故
如此坚硬、千年不倒的城墙,让人不禁好奇虞国的灭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商朝末年,当时的西伯侯有三子,按说应当是长子继承其位,可那时第三子生了一个叫姬昌的孩子,他十分偏爱,便有意让姬昌来继位。见到此状,兄弟俩有意让出继承权,便跑到了南方。当地人钦佩兄弟两人的贤明纷纷归顺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后来称霸春秋的吴国。
后来,继任西伯侯的姬昌之子姬发,率兵讨伐商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做了天子,开始大封诸侯。姬发想到了当初太伯等人的让位之功,于是派人前往南方寻找他们的子嗣,希望有所补偿。
而此时,吴国的王位已传到第四代子嗣周章这里。周章有一个弟弟,名为虞仲,还没有封国。于是,姬发便把虞仲加封成了诸侯,也就是虞国的第一位国君。虞仲与他的后代苦心经营近400年,历经12代国君,使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国,建成了民生殷实、文化发达的国家。
公元前658年,晋国开始向外扩张。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之间关系不错,不论讨伐哪个国,另一国便会出兵救援。晋献公的大臣献了一离间计,虞国国君贪婪,可以投其所好。他们便以讨伐虢国为名,向邻国虞国借路,虞国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美玉,借道给了晋国军队。
而晋国在攻克虢国下阳后的第三年,再一次假道伐虢。虞王不听大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路便把虞国也灭了。
“所以,历史上假虞灭虢,准确说是两次借道。”张和成说。如此惨痛的教训,可悲可叹,因此成为三十六计之一,用以警醒之后的国君、军事家,让历史不再重演。
当年,虞国、虢国接连被灭,虢国国君的墓地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而虞国国君墓地至今不知在何处,甚至国君名讳在史书中也是一片空白。
“墓葬能保持如此神秘,有专家断定,当时虞国的生产发展水平应该很是发达。”张和成说。
古城新貌
去往古城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巍居所的途中,只见路旁田地里栽种着桃树、山楂树、花椒树、药材,一派生机盎然。前方路一侧的簇簇鲜花,吸引着人的眼球,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座名为“翰林牡丹园”的牡丹园。据张和平介绍,现在这个时节大多数牡丹已经凋落,前段时间来看,这里还举办了牡丹花节。一时间顿觉,这个小小的村庄产业丰富,气象不凡。
在青竹搭建的“沐岚小院”,记者再次见到了张巍。
说起古城村的历史,张巍侃侃而谈。这位从省里派驻的“蹲苗”干部,刚来古城村,便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古城”并不是一般的古代城池,而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国都。张巍说,自己在工作之余,补了很多历史功课。
他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西周虞国的所在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上古神兽驺虞的起源地,也就是“有虞氏”部落。古时狩猎为生的氏族怕虎又崇拜虎,为壮氏族之威,便以“驺虞”这样既勇猛又仁善的动物为图腾,来教育族人要宅心仁厚。这支部落便是“有虞氏”。后来,这一带成为虞舜大帝的分封地,因为舜先祖虞幕封地在虞城,尧便给舜封在了平陆的虞城。
张巍发现,古城村历经千百年发展,农耕文化突出,村庄风貌明显。这里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是众多成语典故发生地、名人故事相关地,而且山水相依、林木茂盛,生态环境也非常好,同时还有极具乡土风情的古老民居——地窨院。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这样的民居窑洞是人与自然环境抗争与合作的历史见证,凝结了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怀。
古城村可以说是很多人理想的旅游胜地,但由于历史原因,村中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不足,村民生活还不富裕。了解情况后,张巍带领村民积极争取项目,申报基地,为遗址保护提供切实保障,振兴美丽乡村。
“我们下一步还计划把之前废弃的窑洞筹建成村史馆、古城驿站等。”张巍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古城打造成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时光如水,曾经的繁华古国再难寻觅,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但一个美丽乡村却翩然而来,点染着古城新面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