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隧道劲旅”再添荣光——记中铁十二局集团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1-10

连通皖鄂赣三省的大动力快速客运通道安九高铁于2021年12月30日通车运营。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标段包括11座桥梁和4座隧道等,攻克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施工难题,实现4座隧道安全平稳掘进。“隧道劲旅”战绩再添一笔。

当中铁十二局集团参与研发的《高压富水长大铁路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消息传来,该企业上下备受鼓舞。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先后参与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及雄安站等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累计建成铁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00公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

跨越时空联合作战

这是一次历经10多年的接力跑。包括中铁十二局在内的15家单位、1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项目课题研发团队,围绕溃水灾变、突泥涌水、流砂失稳三大难题,开展产学研攻关和工程实践。他们首创了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溃水灾变防控技术,创建了高压富水断裂破碎带隧道突泥涌水防控技术,构建了深厚富水砂层隧道流砂失稳防控技术,核心成果经多位院士专家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联合作战。研究成果形成并成功应用于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厦深铁路梁山隧道等450余座铁路高压富水长大隧道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为我国高压富水长大铁路隧道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大规模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奋战齐岳山隧道的6年中,中铁十二局集团三任领导班子接力,集全集团资源、汇全行业智慧,攻克齐岳山隧道,充分展现了驾驭世界罕见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管理的高超能力。

“从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到厦深铁路梁山隧道,再到后来的郑万铁路保康隧道、拉林铁路巴玉隧道等,中铁十二局的建设者们奋勇向前,从不言弃。攻克一个个难题的背后是企业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守科技攻关、勇攀高峰的创新理念,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以人为本、和谐建设的科学思路,服从大局、不负重托的责任意识。”中铁十二局集团科学技术部工程师包烨明说。

六年攻坚一朝梦圆

2003年12月1日,连接湖北省宜昌市与重庆市万州区的宜万铁路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条铁路穿越喀斯特地貌山区,“集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全线有34座高风险溶岩隧道,其中,全长10528米的齐岳山隧道集断层、暗河、岩溶、高压富水、突泥突水等各种复杂地质于一体,被称为“世界之难,宜万之最”。这次“战役”成为中铁十二局集团企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任中铁十二局集团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项目总工程师的骆文学带领技术团队参加了隧道掘进工作。他说:“每天17.6万立方米至74.3万立方米的涌水,成为齐岳山隧道施工的首道风险。”集团公司指挥部、项目部一起研究,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质预报系统,并配备了声光报警系统等安全预警物资,在风险施工与生命保障之间架起了一道防火墙。技术团队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给大山做“体检”,根据“症状”,组织专家会诊,因病施治,或排或疏或绕或堵。

整个攻坚过程历时2100多个日夜,中铁十二局的建设者们遇到16个大断层、3条暗河、187个溶腔溶洞,在3800多米的隧道进口段反坡施工中,铺设了总延长达36公里的大直径排水管道,建立多级泵站抽水,超前钻孔353487米。在攻克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成果,为隧道施工及结构长期使用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六年攻坚,一朝梦圆。2009年12月10日,齐岳山隧道胜利贯通。在项目一线攻克各种难题中,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他们后来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各地的项目一线释放光热。

科研生产相互促进

历时近5年,厦深铁路控制性工程——梁山隧道于2012年11月全部贯通。这条隧道全长9888米,共有27条软弱带,仅出口段就分布12条,瞬间突泥量最大达2万立方米,被铁道部列为一级高风险隧道。建设者们在施工中频繁遭遇地质断层或软弱带,存在拱顶坍塌、掌子面突水、涌泥等风险。梁山隧道1号斜井施工中,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4次突水涌泥,突水涌泥量达4.8万立方米。后来铁道部组织院士、专家会诊,最终确定该突水涌泥地段为全国罕见的深埋、富水、高压、夹泥的花岗岩张性大断层,以“L7”命名。这条断层横向2.3公里,深270米,高50米-80米,像一条天堑自东北向西南斜插而下。一次次完善、优化施工方案,一次次失败之后从头再来,在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性情乖戾的“L7”断层终被驯服。中铁十二局的隧道专项施工能力、机械设备、人才技术在梁山得到全面的检验。

在梁山隧道建设中,王海东从项目技术科长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如今正奋战在梅龙高铁项目一线。回眸往事,王海东感慨万千,这段经历成为其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一路向前。他说:“当时,中铁十二局协同各方力量,对遇到的带状深风化富水陡倾软弱构造进行系统研究,从总体细化分解到局部,再由每个局部汇为整体,最终形成一套集勘察、设计与施工为一体的带状深风化富水陡倾软弱构造隧道修建技术体系,研究过程中形成了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级工法。”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有力地保障了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京沪、京广、广深港、大西、兰新、郑万……在中铁十二局建设者奋进拼搏的脚步中,创新之花绚烂绽放,一条条铁路穿山越岭而来,串起城市与乡村的繁华与梦想。

山西日报记者晋帅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