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有了“名”,为何还要取个“字”?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27

□白玉瑗

唐代孔颖达在为“幼名,冠字”作注时曾说:“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原来,古时取名的任务通常由父亲或长辈来完成,一个人成年后,就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由长辈所起、多年来为长辈所用的名就不能随意被平辈或晚辈呼来唤去,必须要提供一个可供他们使用的新“名”——“字”。

《秦记》云:“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卑者所以称己。”就是说,古时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如果违反便是不敬,所谓“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也。因此,古人平辈互称,晚辈、后人对长辈、前人多以“字”相称,以示谦恭有礼。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