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盐湖区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中部崛起城乡融合新样板”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6

记者 陈永年 文/图

解杨路整体立面改造效果已开始显现

蓝天之下,米黄色的“盐湖区第六实验幼儿园”悄然矗立,室内装修声不断;

晚上,南山运动公园内灯光球场上人头攒动,呐喊声一片;

街道宽阔笔直,红绿灯、停车位规划完善,违章还会有交警及时纠正;

……

这不是在“城”,而是在“乡”——去年以来,盐湖区以5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工作,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植入水平,最终实现城乡之间人的融合,打造“中部崛起城乡融合新样板”。

探索新路

5个小镇扛起试点重担

三路里改造后的一个全新高标准小区

城乡融合,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但真要论及如何具体系统推进,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作为运城市中心城区所在地的盐湖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把城乡融合拿在手上、放在心上,当成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全力推进。

为此,盐湖区成立了城乡融合专班,由3名区级领导牵头,与5个小城镇建设领导组无缝对接,相互配合,高效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其实自2019年开始,盐湖区就启动了城乡融合试点工作,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又成立了城乡融合工作专班,确定了以安邑、解州、三路里、北相、东郭5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试点为牵引,在全区甚至全市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的新路。

选择数个小城镇作为试点,盐湖区有着自己的考量。与其他地方一样,盐湖区农村的欠账也非常多,在全区200多个村子全面推行城乡融合,可能性太小。而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最佳的沟通点,可以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去带动周边农村和城市进行各种发展要素的互联互通。

试点乡镇的选择,也颇费心思。解州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安邑是街道办之一,三路里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北相与产业园区紧邻,东郭生态很好离城又近。这些,几乎可以囊括盐湖区二十余个乡镇(街道办)的特点,探索出的经验就有了更强的普适性。

在盐湖区,城乡融合绝对算是重点工作中的重点。区委书记李哲对试点乡镇的调研频次极高,动辄以几十次为单位来计,甚至哪个乡镇哪条街立面改造用什么样的砖,哪条路应该在哪儿修,都会亲自过问。专班领导及包联乡镇的领导,也是深度参与各个乡镇的全面建设,说及乡镇的具体项目,比乡镇领导还清楚。

为什么盐湖区如此重视城乡融合?专班领导一语以概括:“因为我们都觉得城乡融合是下一步盐湖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这一块做好了就能吸纳更多的人口,不仅是吸纳运城中心城区的人,还可能吸纳周边县(市)乃至更大范围的人,进入新的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一件事做了老百姓高兴,上级政府高兴,对自身的发展又有好处,为啥不做呢?

但是,凡事决心好下,实现不易。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难题,就算是5个乡镇做试点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怎么解决?

盐湖区的办法有三:一是政府投资,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使用;二是通过政府的三个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商业资本。

采取上述办法,解州以关公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筹集了10亿余元的资金,北相投了3亿余元,东郭投了将近两亿元,三路里投了1亿余元。在资金的保障下,各个乡镇的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植入

3个方面推进城乡融合

北相镇建设中的一条主干道路 

见到盐湖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园长王晨丽时,她正带着几位老师在位于三路里的幼儿园里忙活。

三路里离城30多公里,这个幼儿园是新建园,两层高,准备今年9月投入使用。走入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厕所四位一体的教室,床是可折叠起来的木质床,厕所和洗手池都是幼儿专用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与印象中的乡村幼儿园不一样。

王晨丽这个“城里园”的园长能来到乡镇,缘于盐湖区的“教育共同体”建设。三路里的这个新建幼儿园被命名为“盐湖区第六实验幼儿园”,由第三实验幼儿园托管。为此,王晨丽兼任园长,还派出两名资深老师驻园开展工作。此前,第三实验幼儿园的20多名老师曾连续10天赶到三路里,做各种手工,进行环境创设。

在“城里园”的托管之下,这座“乡镇园”的课程和餐饮,与第三实验幼儿园保持一致,还增加了武术这一特色课程。

同样,北相镇上的幼儿园被命名为“盐湖区第七实验幼儿园”,也与“城里园”结成了教育共同体。在东郭镇,一个占地70亩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新建学校项目,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

教育如此,其他公共服务同样加速与城市的接轨。

北相镇大街上,画有停车位,设有红绿灯,交通违章和“一盔一带”、三轮车载人等专项整治,与城市查得一样严格。环卫工作由第三方承包运营,白天保洁、夜晚清扫,不时还要洒水,实现了常态化管理。街道门头牌匾实施集中整治,整齐又不呆板,镇上还成立了综合执法队,每天上路巡逻管理,保证整治效果。

“区里对我们的要求是社会治理向城市靠拢,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标准我们执行的比城市还要高。”北相镇镇长张启云说。

社会治理水平,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盐湖区不仅是在各试点乡镇探索,在区级层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范。比如,农村的主要街道、集贸市场上栏杆多长时间擦一回,雕塑多长时间擦一回,公共厕所多长时间清洗一回等具体的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方案,环卫部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交警部门也已经把第一轮的农村交通标线和红绿灯设施完善方案做了出来。

根据计划,下一步盐湖区还将推动小城镇完善电影院、图书馆、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这样城镇的文化、教育、医疗、道路等公共服务水平,都会大大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盐湖区还下大力气修路,建污水处理厂,进行街道的立面改造,铺设供水管网,实现基础设施水平的大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变好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房子更值钱了。

东郭镇街边的院子,三四年前顶多能值十来万元,现在递到三四十万元也没人卖。而在北相,前段时间在新建的康养小区对面,村集体对部分宅基地进行了拍卖,最终一亩地拍出了170多万元的高价。

政府出资把路、水等基础设施建好了,又把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完善了,自然就有人看得上了,项目就跟着进来了。东郭的南山小镇、乡遇刘范项目就是这样。

乡遇刘范的全称是“乡遇刘范民宿艺术村”,系在刘范村被整体搬迁后,利用废弃的老村进行开发和改造。有了这个项目,不仅为全村的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岗位,每年还可以给村里分红10万元,还有部分租赁费。看到村子越来越好,原来一些进城务工的村民又主动回到了村里。

目前,项目中的民宿度假板块已到最后的装饰阶段,本月底就可以对外开放。其他配套项目,图书馆已经装修完毕、经营商合同已经签订,中餐厅也已装修好,咖啡馆正在装修……

项目总经理李杰说:“我们打造的是以住为主的休闲度假区,特色就是慢生活,项目填补了运城休闲旅游业态这方面的空白,也与其他现存业态形成了配套。”

综观盐湖区以小城镇建设的城乡融合探索,基本都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政府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比如修公园、修路,建学校,建污水处理厂,改造街巷,实现城乡同规同网,社会治理提质提档;第二步是招商引资拉动民间投资,吸引项目落地实施产业植入。目前来看,第一步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步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才能实现整体突破。

逐步实现人的融合

1项指标决定融合成色

东郭镇新建成的南山体育公园

“以前为了项目做村民工作的时候,还有人不太同意,现在再问,一个个都说美得很。”东郭镇镇长薛世鹏说的项目,是镇上新建的南山运动公园。

南山运动公园占地是364亩,去年开工,今年5月1日开园,总投资约1.2亿元。公园可以提供30多个锻炼项目,设有篮球场、足球场,还有超长的塑胶跑道。

记者来到公园,看到后续的绿化工作还在进行,特别是每隔一段就能看到堆积的健身器材,工人们正在挨个安装。

“刚开始的时候晚上只有几块球场有灯,没想到大家的锻炼热情很高,10点多了都还有人打球,现在就把所有的球场装上灯了。”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每天早晚,人们拿上篮球、足球来到公园,或在塑胶跑道上散步跑步。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在锻炼休闲的过程中,充分地融为一体,逐渐实现着思维观念的同化。

不仅是南山运动公园,一家公司日前在北相镇拍了170亩地,用来建设高标准的康养小区。在决策者心中,入住小区的既有城里人,也会有村里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区,生活方式相互影响,最终也会实现思维观念的改变。

人的融合,才是盐湖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上发力实现城乡融合的最终目标。盐湖区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城乡两端人的自由流动和充分融合:打通一条城乡人员自由流动和快速流动的管道,让城市的人愿意回到乡村,也让农村的人有机会走到城市。通过频繁的人员流动,最终实现人们在思想、生活、技能上的融合。人融合了,城乡融合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目前,工作专班已经根据提前制订的十项“阶段性主要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任务中,有的如对5个小城镇人口构成、产业状况、土地住宅、公共服务、基本生活等现状调查摸底,小城镇风貌设计、自建房单体设计、自建房审批流程和“住”改“商”审批流程等,已经基本完成。有的如探索社会资本和社会机构进入小城镇管理和服务领域,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本土人员回流和城市人口、周边乡村居民向小城镇聚集,都还在进行或持续探索中。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把更多的项目和人吸引到小城镇,让不同的人在小城镇实现融合,同时再辅以我们强制性的规范,逐步让农村老百姓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收入方式上实现与城市的融合。”盐湖区城乡融合专班负责人表示。

声音:

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城乡融合

陈永年

采写这篇城乡融合的报道时,最先让人惊讶的,就是盐湖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区级层面上设立了以区政协主席为组长,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城乡融合工作专班。另外,在确定的5个小城镇试点中,又分别有一位区领导具体包联。说起试点乡镇的工作,这些区领导掌握的详细程度丝毫不比乡镇领导低。

不止一位采访对象这样表述:“我们是举全区之力在做这件事情,推动主体就是区委、区政府。”

采访逐渐深入,记者才更深刻地明白了主体的重要性。至少在盐湖区,以小城镇建设作为抓手来推动城乡的融合,只有党委、政府才可能办得到。

比如,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协调多个管理部门,农村产业的植入需要在更高的层面进行布局,这些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只有一级党委政府才能胜任。更关键的是,城乡融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没有通用的现成答案,需要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订制”。所以,在盐湖区城乡融合工作专班制订的十项阶段性工作中,大部分都属于规章、规则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党委、政府的牵头抓总是不可能完成的。

盐湖区在一年多的城乡融合探索中,首先就是注重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在外人士,当地党员和村民……所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统一了思想,教育了民众,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机制,推进了城乡融合的更好发展。

说到底,要实现城乡融合,还需要构建一个城乡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盐湖区让城、乡相向而行,各种要素往乡镇聚集,通过将乡镇打造成小城镇,以小城镇为载体,构建城乡要素互通互融、自由流动的通道。有了这个通道,城里的人和资本可以进入乡村,乡村的人也可以进入城市。在这个自由进出的过程中,实现城与乡真正的融合,达到生活方式甚至思维观念的相融。

当然,小城镇这个沟通城乡的载体并不好建设,要想弥补乡村长久以来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欠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复杂的制度建设。这一点,没有从上至下的财政支持,没有更高级别的统筹协调,难度极大。

城乡融合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还包括动员社会资本返乡。近年来我们在做“新乡贤”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我们要用好这部分特殊人群,动员他们带资返乡。当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不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也绝不是搞公益做慈善,我们要善于打感情牌,在营利与公益的结合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而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