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45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947元,年均增长9.08%

9.08%,折射出什么?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6

记者 范 娜 通讯员 段明升

在平陆县河阳社区,从曹川镇曹河村易地搬迁到该社区的村民在拉家常。     记者 金玉敏 摄

“收入增加了,家里盖了小二层,买了小汽车,孩子们还在城里买了房。”

“我们不再围着锅台转了,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每天晚上跳广场舞,农闲时跟着孩子们外出旅游,生活丰富多彩。”

“巷道硬化了,排水管网铺好了,绿化、美化、亮化都有,我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善,我们的乡村现在更加生态宜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统筹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垣曲县古城镇上圢坂村村民周玺杰对这句话感触尤深。

周玺杰今年35岁,家里4口人。8年前,他们一家人住在村里的两间黑石窑洞、两间破平房里。债台高筑的他不得不丢下妻儿老小外出务工。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车祸使他的双腿受伤,让整个家庭雪上加霜。

得知其遭遇后,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驻上圢坂村帮扶队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因户施策,引导“因学、缺技术”致贫的周玺杰参加了电焊工培训。手拿焊工职业等级中级工证书的周玺杰,务工有了保证,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2019年年初,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周玺杰一家与其他贫困户一起搬到了垣曲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晋海花园小区,一家4口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交通、医疗、孩子入学、便捷务工都有了保证。

后来,周玺杰爱人参加了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保健按摩”培训,在县城也顺利找到了工作。

从8年前的捉襟见肘,到如今的年收入3万元左右,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周玺杰一家摆脱了贫穷,过上了高质量的小康生活。

从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45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947元,年均增长9.08%。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稳健,绝对额有了新的突破。2018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16元。之后,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市委、市政府聚力于“六稳”“六保”,出台了“稳就业18条”等措施,确保居民就业稳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个月时间就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使经济稳步复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加。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回落,但年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仍达到可喜的7.9%。

收入构成项此消彼长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住户科一级主任科员张晓旭介绍,工资性收入、农村经营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四大构成项。近年来,该四大构成项此消彼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

工资性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12年的3055元,增加到2020年的5956元,累计增加2901元,累计增长93.32%,年均增长8.7%。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基本稳定在46%左右,在农村居民收入中仍占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有利因素主要是,全市持续推动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一方面,围绕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强化高素质农民技能的培训,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农村居民从事本地农业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促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增收。

同时,我市加强“技能运城”建设,打造有基础、有特色的持证技工。农民就业要增收,就要有过硬的技能。市人社部门引导农民工树立“持证”导向,增强“持证”意识,提高社会对持证的认同感和重视度。对培训出的高质量技工群体,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工就业数量,蹚出具有运城特色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新路子。数据显示,持证技工的工资水平普遍提高10%以上。

农村经营净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38%左右。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由2012年的2842元增加到2020年的4143元,累计增加1301元,累计增长45.8%,年均增长4.8%。

现阶段,农村经营净收入来源主要在一产方面,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在优化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做优做特农业。同时,注重农业优质品种繁育引进推广,将其与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相结合,打造出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对槐米、杜仲、连翘、菊花等运城药茶提质升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加4个,总数达到3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372.2亿元、增长12.1%。

这些“强农惠农富农”项目的落实、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优化了运城农业种植结构,深入推进了精准扶贫方略,对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同时,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户对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大,这些投入增加,为后续的农业转型发展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为农民经营性收入后续的增收持续释放动能。

财产性净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基数小,占比低,但近年来其占收入的比重却呈逐年上升态势。数据显示,财产性净收入由2012年的71元增加到2020年的518元,累计增加447元,年均增长24.7%,占比从2012年的1.1%增加到2020年的4%。

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得益于农民理财观念日益增强,如:购买保险受益、资金借贷受益、个人投资参股受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受益、出租房屋受益。农村居民投资渠道拓宽,可以从储蓄、债券、不动产投资中获得利息、红利和租金,财产性收入来源逐年增多,农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民生保障政策的持续跟进,转移性净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和拉动力量,所占比重在2020年达到18%。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转移性净收入增长幅度逐年上升,在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数据显示,全部农村居民转移性净收入由2012年的490元增加到2020年的2330元,累计增加1840元,年均增长18.9%。增幅最低为2013年的10.1%,最高在2018年达到36.1%。

转移性净收入增长,一是近年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的上调,养老、医保参保率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95%、98%以上,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使农村居民后顾之忧得以缓解;二是精准扶贫力度大,政府对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运城“稳就业18条”的实施、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使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疫情防控到位,就业环境安全有保障,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寄带回收入增加。

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

“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感觉生活在农村,跟城里没啥差别了。”万荣县荣河镇居民韩艳琴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从历年增速看,每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运城城乡收入比从2013年的2.83,减少到2020年的2.53。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针对农村实际给出了中肯建议。

——多层次开展技能培训,扩大种植养殖培训覆盖面。运城市倡导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做优做特农业的理念,要见到成效,还需要政府进行大力宣传,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如根据经营户对种植养殖的技术需求。开设蔬菜果树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经营户技术水平。开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课程,开阔经营户视野,提高经营户管理水平。

——推广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现阶段经营户大多是分散式经营,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信息来源渠道不畅。要引导种植户成立如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从种植品种优化,到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采用,从产品的安全性到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提高农产品竞争优势,把市政府提出的“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落到实处。通过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统一进行销售,还可以使农产品通过物流快速配送至商户。

——涉农部门及时更新农产品供求信息,避免农户跟风式盲目种植。从前几年的姜、蒜、绿豆到今年的大葱,都是在行情好的时候跟风种植,结果到来年时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降,因而影响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议有关部门提供的益农平台,及时更新农产品供求信息,使采购商与经营户进行有效购销对接。

——对涉及水果种植的乡镇、村,有关部门要提前作出气象预警,动员农户群策群力做好防冻措施;采取支农惠农措施,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财政投入,为农户生产构筑“双保险”。

茶座:

从“农民有钱了”想到的

范 娜

8年时间,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458元,增加到12947元。从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可以看出,我市农村已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最直观的应当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好了。

平时关注农村的人都会发现,曾经道路坑洼、垃圾随处见、污水顺巷流的村庄,早已变了模样。如今的农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人居环境大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加强。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近年来,我们对农村的关注度非常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到村庄巷道、田间路的硬化,为农村居民打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好,从万荣县荣河镇周王村的变化中可见一斑。干净整洁的巷道两侧,高低错落有致、乔灌结合、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高标准绿化带,让人赏心悦目。村子中央,一个由废池塘改建而成的初心公园,柳条低垂,池水清澈,鱼群畅游;凉亭走廊里三五村民悠闲聊天,令人耳目一新。亭台楼榭,绿意掩映,漫步万荣县荣河镇周王村,宛如行走在一幅画中。

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越来越多,是农村发生的又一变化。

我市持续推动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强化高素质农民技能的培训,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农村居民从事本地农业务工的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我市加强“技能运城”建设,打造有基础、有特色的持证技工。农民就业要增收,就要有过硬的技能。市人社部门引导农民工树立“持证”导向,增强“持证”意识,提高社会对持证的认同感和重视度。对培训出的高质量技工群体,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工就业数量,探索出具有运城特色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新路子。

前段时间,新绛县泽掌镇泽掌村50岁的张安平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保健按摩专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之前一直在家种菜的他,因为种菜收益不好,在朋友的介绍下学习保健按摩。他说,保健按摩培训有三个就业方向,分别是小儿推拿、成人理疗和足部修护。他这个年龄,力气不如年轻人,做不了成人理疗师和足部修护师。以后他想进入小儿推拿行业,因为小儿推拿相对来说对体力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需要耐心和专业度。通过这次学习,他已经对这行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要继续加强学习,把这个技术真正学到手。

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脱贫攻坚战帮贫困农民摆脱了贫困,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走向富裕,“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农”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基础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乡村游、优势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实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

提起现在的生活,平陆县部官镇西祁村村民刘广增十分满意。他说,以前赚得少,花钱地方多,村里人都舍不得吃喝,更别提出去旅游了。现在收入有了质的飞跃,平时的餐桌上,喝点小酒,顿顿有肉,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把农民从地里解放出来,农闲时节,他们也舍得出去逛了。

农村,早已从曾经的“土穷乱”,蜕变成如今的“白富美”,正朝着“颜值”与“气质”并存的现代化农村迈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