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让普通人也能读懂中国画
——“简的生活馆”《浅谈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公益讲座侧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4-08

□记者 王捷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当外行也想“看门道”时该怎么办呢?这不,4月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浅谈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在运城市区“简的生活馆”倾情上演。该馆创始人何丽萍女士,特邀清华大学博士后艺术委员会策展人滕磊,为2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向大家讲解不懂书画知识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滕磊在讲座中

搭建普通人与书画的桥梁

1986年出生的滕磊是临猗人,因父亲喜爱翰墨,受其影响,他自幼开始学习书法。大学时,他选择了油画专业,对西方美术史颇有了解。同时,他还多次参加了书法比赛和展览。

后来为了创业,滕磊转入影视动画创作。但奋斗几年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书画,于是,2012年,他和朋友合开了一家画院。

自此,从事书画策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工作的滕磊,接触到了很多艺术家,他也捡起了书法和美术创作,在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地学习了书画理论和人文素养。在为清华大学的博士后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学子们,对学术专业要求很高,给滕磊留下了深刻印象。

渐渐地,滕磊对艺术史、美术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但同时他发现,有些人喜欢书画、欣赏书画,可当要给别人讲解时却怎么也讲不明白。而这也是滕磊选择这一选题的主要原因,让普通人对中国画的脉络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知道如何去分析、欣赏画作。

他希望自己作为书画策展人,能够成为一个美育者,做好艺术家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桥梁、翻译者,让更多人能够理解、接受艺术,并有所收获。

“书画同源”的来源

为此,讲座中滕磊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画的5个重要时期: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东西两汉到西晋,南北朝到唐朝,五代、两宋和元代,以及明朝和清朝,从而让大家明白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在原始社会,最初的绘画就是写字,可谓“书画同源”。当书画分开以后,绘画就是装饰作用了。滕磊以“中华第一画”《鹳鱼石斧图》为例,窥探了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绘画方法。他说,这幅作品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的两个表现手法,没骨法和勾线平涂填色法。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上画的人物图案,进一步表明这个时期已进入农耕文明的时代,人类的绘画开始出现人物活动与植物了。

东西两汉到西晋时期,随着技术进步,毛笔成了中国画的工具。而毛笔的出现,让书画再次“同源”。在欣赏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时,滕磊介绍,其在线条、用色、平涂、晕染等画法上都非常精美,和现在的工笔重彩十分接近。

“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毛笔成了主要绘画工具,书画同源成为美术的一大特点。”滕磊说,“早期的中国绘画,写实是最重要的风格,成为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纪录片。”

南北朝到唐朝宫廷画师是创作主流

到了第三个时期,职业宫廷画师成为创作的主流,绘画是为皇室和宫廷服务的。“那时的画师相当于记者,不‘诏’不画,皇帝没有下诏是不能随便作画的。”滕磊说,当外国使臣前来朝拜时,就需要宫廷画师通过创作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相当于那个时期的媒体。阎立本的《步辇图》正是记录这一政治活动的代表。画中哪个人物画得较大,说明了这个人物的重要性,也是一大亮点。

到了唐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宫廷画师对政治活动画得比较少了,他们开始画宫廷妇女们的生活,也因此诞生了中国画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仕女图。滕磊以《簪花仕女图》为例,“这一时期还是重线条和颜色,以人物为主,画中几乎没有背景,说明这个时期人物画是主要的”。

唐朝以后,山水画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题,宫廷画师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是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说明山水画在唐朝后期就出现了。“以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为例,唐朝喜用浓艳的绿色,再加上金边,就形成了山水画中的‘金碧山水’画。”他还以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举例,画中能清晰看到画中屏风上出现了山水画,“当时山水主要画在屏风上,一是能把屋子隔开,二是当时交通不便,人们把山水画到屏风上,可以随时寄情山水。”

五代、宋元山水画发展至巅峰

到了第四个时期,绘画非常丰富,山水画已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其最大的发展,是宋代哲学影响了山水画的技法。

“五代时期,山水画最大的发展是创造了一种叫‘皴’的技术,如披麻皴、斧劈皴等。”滕磊说,这是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五代出现了4个重要的画家,分别是在山西、陕西一带的荆浩及其学生关仝,以及在江南的董源及其学生巨然。通过荆浩的《匡庐图》和董源的《潇湘图》,能够明显看出南北方的不同画法,“北方线条明显,山势陡峭、树少,南方则多为平缓的小山,树多、水面大”。

“宋朝的哲学非常重视‘格物’,格物就是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找出构成事物的道理。”滕磊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便是典型代表,以线为主,使用雨点皴法,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画家并不在作品中落款,就算落款也要藏起来,而这幅作品的树林中就有“范宽”的落款。

元朝时,隐居的文人对山水画的发展影响重大,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是赵孟頫,开创了“自然、随意”的山水画笔法,成为整个元代的主流。

到了明清时期,发达的市场经济让城市富裕繁荣,画家变得更加自由,可以自己作画,给小说画插画,市井题材成为他们的最爱,如《仇英小说插画》《陈洪绶水浒人物纸牌》等。

“中国美术从实用性、为帝王将相记录、表达文人政治思想,到描绘市井生活,记录人的日常生活的情感,整个历史可以说是一条回归以人为本的道路。”滕磊说。

挖掘文人画背后的思想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文人画。滕磊介绍,由于绘画和写字工具的统一,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家都是读书人,他们画的画就是“文人画”。

“文人画是从唐朝王维开始正式形成的。”他说,王维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念,让许多文人创作的都是接近诗的意境的画作。随后,文人画经苏东坡推动并确立,宋朝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文人画的标准很简单,画家都是文学修养很高的人,颜料只是水墨,题材多以山水、竹兰等为主,线条也比较灵动。

“文人画家精通诗书画三样,他们会用画作把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也会让画作上出现文字,甚至有时他们写下的诗歌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滕磊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是将著名的文学作品创作成美术作品,唐伯虎的《竹子图》旁边也附有很多题字。

“文人最在意的是风骨,所以作画比较随性自我,只画山水自然,特别是竹子、梅花、兰花,这些线条明显的植物非常符合书法线条,是他们的最爱。”他说,“古代文人最大的理想是出仕为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当他们在政治上失意时,也会通过画作抒发情绪。”

也因此,想要看懂文人画,要先明白他和文学的关系,无论是文学故事还是上面的诗歌,还需要了解文人孤傲的风骨,了解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及其时代背景。

讲座最后,滕磊还为大家讲解了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标准和原则“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滕磊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大家梳理了中国美术的坐标系。他希望通过这堂课,让更多人理解中国画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继承我们先辈对于美的传统的不断追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