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谱写司法为民的生动“答卷”
——2020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3-03

记者 邢智轩

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资料照片)

2020年,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省厅党委“三服务双提升两步走”目标任务,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集成生效、高质发展。

厉行法治航标

强化统筹协调

市司法局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起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草案。组织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扭住关键少数,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0年运城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开展专项考核和年终述法,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完善党委领导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协调联络、工作台账、情况反馈等制度,协调督促各协调小组、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推进落实本领域本地区法治建设,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质量转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的法治保障;组织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全市共征集确定法治惠民实事项目118项。

抓实问题整改,针对2019年省委依法治省办三次督察、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山西法治政府建设和2020年全面依法治省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切实做到以整改促提升;组建6个督察组,深入13个县(市、区)和17个市直行政执法重点单位,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和“七五”普法总结验收考核,确保依法治市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实效。开展示范创建,申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县(市、区)项目15个,目前芮城、永济入围全省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县市,河津、万荣、夏县入围全省单项示范创建候选县市。

市司法局通过实行挂图作战、主动靠前指挥、强化督导协调等举措,高质高效完成了《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运城市伍姓湖保护条例》《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7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协调论证、合法性审核等立法任务,为全市完善法律规章体系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司法局大力推进依法决策,对7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核,提出483条修改完善意见,保障了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市级抓督导、县级抓推进、部门抓落实的“市县联动”工作机制,纳入“13710”督办系统推进,通过实施“地毯式推进、清单式督查、销号式管理”措施,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已完成各项制度、清单、服务指南、流程图制定或修订工作;在全市确认符合执法资格条件人员5437名,开展行政执法申领证件培训考试工作,完成第一批3117名人员执法证件发放。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和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市本级取消证明事项12项,保留37项,告知承诺事项16项,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大力解决行政争议,加强和改革行政复议工作,通过健全完善审查机制、通报机制、强化应诉意识、加强督察考核等举措,全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实现新突破、全覆盖,全市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6件、行政应诉案件196件,着力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推动维护司法权威。

拓展服务空间

推动转型发展

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成效显著。全市通过增拨专项资金、增加值班人员、增加服务内容,延长服务时间、延展服务链条、延伸服务领域的“三增三延”工作措施,全年全市共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409件,群众满意率100%,任务完成率达到151.02%,连续两年在全省位居前列。

市司法局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开展“法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在身边”活动,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向社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我市实现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组建46个法律服务团队,走进229个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310次、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15个、解决法律问题541个、化解矛盾纠纷214件;开展法律服务护航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活动,汇编1500余篇与疫情相关的法律知识或问题解答类文章。

公证系统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河东公证处成立“公证化解金融纠纷调解室”,全年累计成功调解各类金融案件和民间借贷案件100余件,促成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还款协议50余件,涉及金额三亿余元。司法鉴定系统推进机构资质认定、机构能力验证和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提高鉴定质量。

法律援助系统开展“根治欠薪运城法援在行动”“冬季专项行动”等活动,共受理农民工案件458件,受援人866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4197.739万元。

法治宣传教育丰富多样。在宣传形式上,注重日常普法与节点普法相融合,在运城掌上“12348”开设“每日一学”“每日一典”专栏,利用国家重大纪念日、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日等重要节点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氛围;注重线上普法与线下普法相融合,持续在市广播电视台开办“法治天地”栏目,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制作播放普法短剧、微视频、法治动漫等法治文化作品。在提升实效上,与法治乡村建设相结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市创建了3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了5064个法律明白人;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法治元素融入垣曲镲、河津干板腔、蒲剧、道情、眉户剧等地域特色文艺节目当中,讲好河东法治故事;与日常法律服务相结合,疫情期间,律师就典型案例进行了13期解读,《运城市开展复工复产法治宣传》等4个案例被司法部案例库采用。

聚焦平安建设

筑牢稳定防线

打造矛盾化解主阵地。运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列入2020年的民生实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通过赴外考察、明确任务、出台标准、规范流程、实施包联、开设访谈、举办观摩、全面考核,实现四级矛调中心全覆盖。矛调中心建设以来,在全市大力开展“防风险、保平安、促发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排查化解”“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系列专项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全年全市共化解矛盾纠纷16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预防“民转刑”案件1052件。在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报告中,我市2020年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实现刑事执行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多举措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管控,通过抓组织机构建设、抓“智慧社矫”建设、抓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抓社区矫正中心标准化建设、抓社会力量参与、抓动态研判分析、抓疫情防控、抓依法监管、抓专项整治,全年没有发生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脱管、漏管现象。

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化。为推动长效长治,制定出台《扫黑办运行机制》《会商研判机制》《线索滚动排查工作机制》《律师办理涉黑涉恶案件“四项制度”》等18项工作机制,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