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河津打造灰陶琉璃之乡“国”字号名片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2-01

记者 刘晓瑞

砖雕壁影鲤鱼跳龙门(资料图片)

中国琉璃数山西,山西琉璃看河津。河津灰陶琉璃的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灰陶琉璃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规划建设了灰陶琉璃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初具规模,年生产能力2亿件,年产值3亿元,形成集“文化旅游艺术,研发体验展览,生产物流施工”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从窑炉薪火相传到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流光溢彩,变幻瑰丽,这是人们对琉璃的崇高赞誉。自古以来,琉璃作为装饰品,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五百年前,当河津琉璃开始登上故宫的屋顶,那种金碧辉煌让人过目难忘。

河津的灰陶琉璃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据考古发现,河津自古就有先民居住,共有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发现陶斧、陶锥、尖底瓶等遗存,是为河津陶器制品的源头。日本美乃美出版社著《中国陶瓷》山西篇明确记载:“唐宋时期,河津均有陶瓷器烧造窑场。”

河津市工信局主任科员周永胜介绍说,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河津灰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是具有独特黄土高原民间艺术风格的民族手工艺。琉璃始于宋金时期,是汉族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

河津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比如号称“琉璃博物馆”的樊村玄帝庙,以及抬头庙、高禖庙、九龙庙等,它们都见证了河津灰陶琉璃的发展历史。河津还有多位灰陶琉璃技艺传人,据文献记载,河津吕氏被誉为“琉璃世家”,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当时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琉璃制作家传工匠。《山西琉璃》《河津县志》等资料记载,吕姓匠师所制的琉璃早就用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020年11月,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匠人匠心”摄制组来到河津,专门拍摄了河津琉璃汉子的故事。该片中,吕氏琉璃烧制技艺第九代传人吕谚荣经营的琉璃工艺厂迎来了30周年厂庆。该厂众多匠人经过商议,决定制作大型琉璃锦鲤,寄托美好期望。经过选泥料、设计、塑型、雕刻、烧制、上釉等流程,灵动轻盈的琉璃锦鲤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也让琉璃烧制这个古老的技艺跨越时空、延续至今,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其中,琉璃“孔雀蓝”釉为吕氏家族独家所有,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小作坊到产业化集群

说起河津琉璃的发展历程,周永胜回忆说,改革开放后河津灰陶琉璃产业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东西窑头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家家有窑,户户生火”的场景。在村里转一圈,能够看到到处冒着火苗的灰陶窑,听到制作滴水、脊兽的声音。一些村民回忆,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250多户,相关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

第二个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10年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其他行业的大力发展,灰陶琉璃企业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减少,产业开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过渡。2010年以后,家家户户冒烟的场景销声匿迹,产业全部布局到了东、西窑头村周边发展,大大小小有几十家。

第三个阶段为产业瓶颈阶段,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规律倒逼家庭作坊式产业不断萎缩和整合;另一方面,2005年国家出台的《产业发展目录》明确把灰陶烧制所用的马蹄窑列入淘汰取缔的范围,特别是烧制水平低造成的散乱污和环境发展不相适应,行业发展迎来拐点。2012年6月,河津市对灰陶琉璃产业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规范整治,拆除了多个灰陶琉璃窑。

第四阶段就是园区化发展阶段。即便到2016年年初,河津琉璃产业发展基本还停留在窑形落后、厂房简陋、工艺滞后的“小作坊”模式,环保问题突出,产业发展极不规范。为引导该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河津市加大淘汰落后和环境整治力度,先后取缔马蹄窑139座,引导企业变“大”增“强”。2016年河津市政府出台《河津市琉璃灰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规划了河津市龙门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并聘请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以“古中国文化”为主题,秉承“产业与文化、产品与艺术”融合发展理念,以吕氏琉璃为龙头,灰陶砖雕为支撑,打造集“文化旅游艺术、研发体验展览、生产物流施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技术人员在雕刻琉璃胚子(资料图片)

近年来,河津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路网,建成10KV变电站一座,架设专线2.21千米,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求;铺设煤气管道8000米,建设煤气转换站5个,企业全部使用焦炉煤气生产;配套完善了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对道路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目前全市灰陶琉璃企业13家,其中入园企业10家,园区内建成琉璃辊道窑生产线1条,推板窑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1300万件;建成灰陶辊道窑生产线3条,梭式窑88座,年生产能力1.2亿件。2020年灰陶琉璃产业实现产值2.8亿元。

从灰陶琉璃小镇到国字号“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

2020年,河津市成功申报了“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这个国字号名片的申报过程是非常曲折也是非常难的,没有样板、没有模式。”周永胜说,“我们第一步就是对灰陶琉璃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从深厚的历史、传承与保护、制作技艺流程、产业发展、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编制完成‘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申报书;二是聘请专业的拍摄团队拍摄申报宣传片,继续讲述河津灰陶琉璃故事;三是聘请专家教授给我们的申报工作把关,深入挖掘灰陶琉璃文化,形成诸多文化研究成果,如上海的罗教授团队对我们河津的玄帝庙宋代壁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此期间,河津市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申报工作的影响,多次和省民协和中国民协沟通。2020年8月9日专家组一行到河津实地查看、听取汇报、走访车间和现场询问等,10日组织召开申报灰陶琉璃文化之乡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将河津市命名为“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的专家意见。10月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津市举行“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授牌仪式。

国字号“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的名片,不仅提高了河津灰陶琉璃的知名度,同时为灰陶琉璃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如何擦亮这张国字号名片?如何实现灰陶琉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周永胜说,要实现灰陶琉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在产业的自动化、流水线现代生产工艺方面大力改进,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但能够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更重要的是产品所需的人力减少,成本降低,在产品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是占领标准的制高点,“得标准者得市场”,利用河津的先发优势和花色品种全优势,制定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准。

三是以“质”取胜,进一步提高滴水、脊兽、兽头等普通件的质量和花色,提高各种产品的层次感和美观度。

四是引进设计、管理等人才,目前河津灰陶琉璃的产品设计还停留在平面设计阶段,因此引进大量的3D设计、CAD设计、施工设计等人才非常关键。另外,企业还需要在管理上不断学习和提升。

五是要培养一批有文化功底的匠人。正如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所说的那样,凡是有特色的建筑,一定需要一批纯手工、单个定制的、有独特寓意的独创产品,而不是采用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的产品。这就需要一大批有一定文化功底和底蕴的匠人去完成,这很难,但不得不做。

六是大力发展砖雕工艺品等文创产品。这个几乎是河津市灰陶产业发展的空白,产业做起来并不一定很难,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意很关键,一个好的砖雕文创产品,可作为礼物送给来河津的客人,成本不大,寓意深刻。

七是利用灰陶琉璃文化之乡这个大品牌,打造企业自己的特色品牌。

八是建立一支专业、统一的销售队伍。组建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需要互相协作、抱团取暖。一项工程,完全可以以总承包的形式承包下来,然后组织大家共同生产,同行互相挤对只会把市场越做越小。

九是围绕文化园及周边做旅游或者特色小镇文章,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灰陶琉璃文化展示中心;另一方面,可以把新窑头村纳入整体规划进行灰陶琉璃特色村的改造,使之成为河津的一张美丽乡村名片。

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合伙制等现代模式,拥抱现代企业制度,闯出一片新天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