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充分发挥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5

史光荣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强音,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工信系统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要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创新理念牢牢贯穿到提升整个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际中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领整个产业体系向更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实施“人才强运”战略,打造创新发展的“运才运芯”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我市创新发展和产业提升的瓶颈,也是产业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兴运先兴智。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力的举措,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才有可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弯道超车和换道领跑。

一是在人才引用上,提倡“运才运用、县才县用”,按不同类型人才实行不同的引用办法,大力倡导和使用乡土人才。运城是高考大市,每年考出去的大专以上学子人数众多,而毕业回运的学生却相对较少,硕士博士研究生回运工作的更少,只要每年能回归和使用其中的10%,我们的人才短缺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引用办法上,要敢于打破“逢进必考”的铁律,用人定门槛,立规矩,提前到各重点院校“摘花掐叶”,进行选调,签订三方协议,就能抢回一部分人才。现在很多央企、科研单位和重点高校,招人不是单一靠考,而是设定门槛后,直接面试定人,有的还是集体面试,批量确定,捷足先登。当我们走完程序公开招考时,好多人才早已被一二线城市及其他单位抢走,我们只能在难以就业的考录“补习班”里招人,能招下高分生,但不一定能招下创新型人才。

二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疏通从基层选拔人才通道,现在中央机关和省直单位也从县以下单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补充到机关,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更要加大从一线优秀人才中选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市级机关从县级选拔,县级机关从乡镇选拔,乡镇从优秀村干部和一线务工人员中选拔,层层筛选,层层选拔,疏通整个人才成长通道,才能使基层单位和企业一线“蓄水”留才。

三是围绕三大基地建设中的“高精尖”和紧缺人才,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可以“张榜招标”,可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通过特设岗位、特设资金、特设项目,为三大基地项目搭建一流平台,凝练一流课题,通过招贤纳士、八方揽才,持续壮大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及人才队伍,全力打造我市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四是依托我市两所本科院校和其他农工林水等职业院校,围绕产业发展前沿,培养关键岗位上的紧缺人才,可实行政府补贴、提前签约、免费培养等模式,实行“订单”培育,造就一大批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产业技术人员。

二、大力培育创新市场主体和产业生态,培植创新发展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产业创新离不开万众创新的生态,离不开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和重要载体。一人行快,众人行远。要在全社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培植创新发展的沃土。

一是鼓励创业,多办企业唱“主戏”,打造足够多数量、能支撑产业发展的企业主体。要设立市县中小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创办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及退伍军人回乡就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兴办实体;特别是符合我市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要鼓励科研人员带着科研成果走出院所,带头领办、创办科技型工业企业或直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最终,要让各类企业“铺天盖地”,竞相发展,只有企业发展多了,才有可能使一部分企业脱胎换骨,发展成“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当好“总导演”。要负责搭好区域发展台,牵好方向线,让企业登台“唱大戏”;要不断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企业发展创设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帮助创新型企业上规升级健康成长,择优择新扶持发展,把一部分“专精特新”小企业发展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三是协调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政府引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全产业链中高端及下游各类企业围绕主业、创新驱动、抱团发展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从产业现状入手,提出补链强链项目和攻关课题,创办“创业创新园”“技术孵化园”等创业基地,进一步推动成果应用,放大创新效应。

三、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构建产业新体系,一是要有区域比较优势,二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三是有较高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市各产业链企业的总体水平和技术实力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必须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准确定位,互动发展。

一是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企业整体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要重点围绕我市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焦化、镁业、铝业、高端制造业及新材料产业等,整合现有的企业中心、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形成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体系。要通过加大技术改造补贴力度,加大关键装备引进更新补贴力度,加大关键人才关键项目引进补贴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格认定、税收优惠、财政奖补和金融支持,对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分级认定和奖补,对产学研结合引入的项目资金进行补贴。引导政府基金和社会资金向创新发展倾斜,引导全社会尊重创新,支持创新,使我市传统产业创新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使所有的创新活动能紧紧围绕着重点产业,围绕着“卡脖子”产品,围绕着企业的重大需求,有针对性、开拓性地进行研发和应用,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增加值。

二是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为转型发展赋能增势。各研发机构要围绕产业“把脉问诊”“开出药方”,要通过研发和创新,不断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传统企业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赋能增势,强优势,补短板,使产业链在“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制造装备”上能自主可控,不断提升,扩大在国内外同行业发展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比如,高端制造业已在我市得到长足发展,中车永济电机的风电驱动电机在业内已是声名鹊起,但没有形成完整的风电设备输出建设能力,我市几十家风电企业、几百万千瓦风力发电设备,都是外省企业提供,甚至运营商、服务商都是外地企业,从零部件到整机、从设备到运营,这中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比如大运新能源汽车,已经批量生产,但零部件配套企业非常分散,研发能力还不强,还有很多零部件供应在外省外地,特别是电传、电感、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还掌握在别人手里,还有非常大的配套生产空间。我们讲创新,就是要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能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能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不断发展,这里面有挑战,但更多的是发展机遇。

三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创新链不仅仅是为产业链服务,二者深度融合还可以派生出许多新的服务业态。当前,企业创新要紧紧围绕着数字经济、智能化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等展开,要紧盯前沿科技动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链发展提供高效的管理链和服务链。比如,我市上千家工业企业,还没有一个平台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供应链、销售链,甚至连企业简介都不全,由于信息不对称,大数据难以利用,市域企业采购还要舍近求远,到市外采购同样质量和规格型号的产品,增加了物流费用。我们提倡优先消费当地工业产品,“运品运用”,当务之急是要有公益性平台或服务性企业,能把当地企业生产动态、所生产品种的规格和数量、所需要的原辅材料能全部上到云平台,并及时更新。有了这样的大数据,足不出户,就可在当地企业间进行询价采购,既减少了费用,又能促进本地实体经济发展,可见催生的新业态在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多么重大。   

    (作者单位:垣曲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