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因惧怕“飓风”,苏轼夜搬九次床铺

来源:团结报发布者:时间:2020-10-14

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研究非常细致,中国古代的史料和地方志中也有许多关于台风的详细记载和描述,有虚有实。

在《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形象描绘:“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说明两千多年前古人对风的观测已相当细致。“熏风”是温暖之意,“巨风”则与“飓风”相通。随着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二十四方位的称呼。

“飓”是古代对台风的专称。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

苏轼曾写过《飓风赋》,记录这一现象。“少焉,排户破牖,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势翻渤澥,响振坤轴。疑屏翳之赫怒,执阳侯而将戮。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虎豹慑骇,鲸鲵犇蹙。类钜鹿之战,殷声呼之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予亦为之股栗毛耸,索气侧足。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盖三日而后息也”。

苏轼这段话是说,台风很大,他也很害怕,晚上搬了九次床铺,白天占了三次卜。三天后台风终于走了,大家才安下心来。

到明末清初的时候,人们开始使用“颱风”一词,1956年将颱风简化为台风。(《团结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