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28
黄河欢歌,古魏大地布局“两园四区”高质量转型蹚新路;条山翩舞,生态芮城践行绿色发展高水平崛起谱新篇。
2018年12月,芮城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9年6月,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荣膺“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今年5月,芮城县荣登“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今年6月,芮城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一;今年7月,全市第二季度项目建设排名芮城位列第一,全县37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受到省委肯定;今年8月,芮城县荣获“全国卫生县城”称号;今年9月26日,中国县域绿色发展(芮城)论坛成功举办……捷报频传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芮城县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立足产业优势,聚焦“六新”突破,抢滩占先、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和其所生发的良好效应。
近年来,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芮城县委、县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力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立足“两园四区”建设,奋力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蹚出转型新路,作出芮城示范。
聚焦“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开坛论道向“绿”而行
9月26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芮城县委、县政府,山西省资源型地区绿色生态学会承办的中国县域绿色发展(芮城)论坛成功举办。其间,围绕“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主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胡保林,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李庆瑞,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山西省资源型地区绿色生态学会等部门专家学者,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河南省栾川县、山西省芮城县等国内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县域代表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论坛、现场考察等形式,重点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展开讨论,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未来,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建议。
除主题论坛外,本届论坛还开设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与“生态旅游”两个分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分论坛通过对右玉县、芮城县、沁水县、沁源县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经验的推广介绍,为其他县(市、区)提供借鉴经验,助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生态旅游”分论坛邀请国内文化旅游界专家学者,以讲座和对话形式围绕芮城县“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发展理念以及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节点性城市的发展目标,深度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创新发展,为芮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理论支持。
经深入研讨交流,本届论坛形成并发布了《2020县域绿色发展芮城共识》,呼吁全国各县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变生活方式,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其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授予芮城圣天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希望通过该基地的设立,进一步创新和拓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模式和领域,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发挥积极作用。
“绿色是芮城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芮城最突出的底色。希望芮城县不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提升示范建设水平,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出真招,在决战污染防治攻坚上打胜仗,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绿色发展树立新样板。”李庆瑞说。
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
“两园四区”“绿”意盎然
8月4日,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城市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暨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开工。这是芮城县委、县政府立足“两园四区”建设,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的生动实践。
——建设以系统保护为核心的黄河文明遗址公园。芮城县围绕全县12处国保单位和“六朝古建不断代”特点以及遍布全县的西侯度、匼河、坡头等古遗址和丰富的儒释道文化遗存,以永乐宫文物体系价值为核心,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明。在转型发展上引领示范,致力将芮城打造成为融观光游览与古建筑研学为一体的“古建公园”。在文保模式及技术上引领示范,加强与敦煌壁画研究院的合作,用高科技3D、4D数字博物馆再现永乐宫壁画的辉煌历史。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上引领示范,加大“文明守望工程”的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实现互利共赢,相得益彰。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保护文物上引领示范,建立古建筑群管理和外宣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为文物保护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总结成功经验。目前,该县已建成了以永乐广场、城隍庙、寿圣寺、广仁王庙、西侯度遗址等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示范区。
——建设以休闲康养为核心的黄河风情体验园。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芮城县发挥境内黄河风情浓郁,休闲旅游和康养文化基础良好等优势,坚持“绿色为准、种植为基、休闲为魂”,大力发展全域康养、全民康养、全生命周期康养产业,致力于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芮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完善交通网络,先后实施了中条山隧道、运宝黄河大桥、通用机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打破山河阻隔的空间格局,沟通“一核两带四区”(“一核”即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两带”即中条山光伏新能源经济旅游带和黄河文化漫游带,“四区”即西侯度火文化体验区、吕祖文化体验区、圣天湖运动休闲旅游体验区和黄河农耕文化体验区)。做好融合文章,积极探索“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文创”等模式,催生“印象风陵”“世杰康养”等一批乡村旅游、民宿、康养新业态示范点,“医—药—健—养—游”五位一体的康养新业态加速形成;“二青会”期间成功承办西侯度圣火采集活动和圣天湖“铁人三项”赛事。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大河仙境·风度芮城”文旅品牌营销全案策划,突出山河风光、康养风尚、研学风采、民俗风情和美食风味,凸显“古建艺风、永乐画风、吕祖仙风”价值。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实现旅游总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7%,芮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建设黄河金三角新兴工业聚集区。依托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两园”优势,芮城县加强黄河金三角次区域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生物兽药、新型材料和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工业板块。五链耦合绘图谱,聚焦现代医药和医药包装、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绘制产业图谱,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六有为标促创新,紧盯弯道超车,以“六有”为标准(有研发规划、有研发团队、有研发阵地、有研发机构、有研发课题、有研发经费),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县37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六新”突破抓项目,坚持“一线看干部,项目是答卷”,聚焦换道领跑,在项目建设中把握先机,坚决打赢打好“六新”攻坚战、争夺战。
——建设黄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领区。芮城县紧抓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大胆先行先试,勇于探路领跑,吹响了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冲锋号。做大新能源体量,积极引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先后实施投资57亿元的光伏一期、二期项目和总投资5.8亿元的中广核风电等项目。目前,该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14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县。调优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全县10个乡镇电动公共交通全覆盖;全县43%的农村巷道基本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严格执行散煤治理政策,有效规范洁净煤销售网点,大力推广生物质能,进一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创新能源革命模式,抢抓“新能源+直流配电”新机遇,全力打造陌南镇庄上村新能源示范小镇,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
——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芮城县发挥全国产粮大县和芮城苹果、花椒、芦笋、屯屯枣、香椿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延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在现代农业上领跑前行。科学规划布局,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引导优质特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向生产优势产区集中,“一乡一业”、错位竞争、相互支撑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高扬农业龙头,通过项目资金整合,先后建成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屯屯枣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全县农业走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之路。聚焦保耕稳粮,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托管的“芮城模式”;连续九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今年小麦最高亩产734.1公斤,刷新全省水地小麦单产新纪录;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0%,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芮城县全面落实“两山”理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芮城样板”。坚持不懈造林绿化,坚持每年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和“绿满芮城”行动,全县森林覆盖率10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大力推进治水治污,全县农业废弃物处理率达98%,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燃煤锅炉全面拆除,环保不达标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2.3%,中水回用率达3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持续深化生态创建,谋划实施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为代表的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近年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等国家级金字招牌纷纷花落芮城,加上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即将通过验收,这些成绩足以说明,只要始终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思路,强化‘两园四区’建设,大干快上抓项目,矢志不移促转型,一张蓝图绘生态,就一定能把芮城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谈及生态芮城建设,张建军信心满满。
本版策划:张应征
撰 稿:董战轩 张学晋 曹 飞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