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永济市东开张村为我市唯一入选村庄

东开张,凭啥成为“重点村”?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7-27

记者 朱 姝

游客在粗布产业创意园内体验搓棉线(资料图片)

“东开张文化创意土布村”的招牌在村口迎接着天下来客;沿路一片片冬枣大田,绿意盎然;沿涑水河的太后桥、药王庙、英雄纪念碑等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村里的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各项旅游要素齐备……

然而,过去这里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以种植小麦、棉花为生,收入微薄。近年来,搭乘乡村旅游的东风,东开张村编制了《东开张村乡村旅游振兴发展行动纲要》,对全村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布局。依托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东开张人把生活过成了风景,把乡村打造成景区。每一寸土地、每一位东开张村民都在这里焕发着新的光彩。

粗布多彩

梭子在织布机间飞舞,千百根彩线在一起交织,各色土布如同彩色瀑布从织布机上“飞流直下”。这个场景发生在东开张村惠畅土布文化产业园粗布车间内。

走进东开张村惠畅土布文化产业园(以下简称“惠畅”),两旁郁郁葱葱的绿植和高悬头顶的七彩风车让人眼前一亮,风车的呼呼声,与织布车间织布机的吱呀声构成一曲别致的“协奏曲”。

在这里,几十个织女正在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粗布,织女们分工明确,纺线、刷线、栓布,灵巧的手法、娴熟的技艺让人赏心悦目。普通的棉花,被她们的一双双巧手制作成一件件魅力十足的粗布艺术品。

这里不仅是惠畅的织布纺线车间,也是游客的体验车间,游客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乐趣,还可以体验无限诗意草木染的神奇。

“以前只是从电视上看到过这种织布机,今天来了有机会体验一下,觉得很新鲜,也很有趣。”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先生坐在一台织布机上拉动机器,体验织布的乐趣。

东开张村党支部书记余艳平向记者介绍,这个产业园建设之初,就是以景区建设为标准,打造一个集销售、旅游、研学等于一体的体验型景区。产业园建成以来,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每年产值达千万元。老粗布产业带动周边就业360余人,让村民在农活收成之外有了新的收入。

“每天吃完饭就来织上一会儿,一天不紧不慢能织十几米土布,一个月下来能挣一千来块钱,既不耽搁给家人做饭,还能招呼地里的冬枣。”东开张村村民王九贤笑着说。

东开张发展粗布产业,基于多年来当地棉花传统产业优势。如何将棉花产业链条延长,让村民在棉花种植中获取更多价值,成为村“两委”的重要工作方向。

家里的一台老旧织布机吸引了余艳平的目光。当下,消费者更加追求“天然健康”的消费潮流,老粗布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余艳平决心以手工粗布为核心产品,在东开张村发展粗布加工产业。

2012年,在村“两委”引导下,全村322名具有老粗布技艺的村民联合成立了惠畅棉花专业合作社,开展老粗布设计研发。该合作社对织布机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手织布的立体感,又在2013年发明了手摇缠穗机,改进了纺线和梭子的工艺,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随后惠畅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成立,老粗布的生产销售体系更加具有现代化特色。目前该公司已开发粗布产品100余种,始终坚持手纺、手织、草木染、手绣、手绘等传统工艺,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新加坡等地,“惠畅手工老粗布技艺”也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枣飘香

东开张村有两宝,一是粗布二是枣。

东开张村从2000年开始试种冬枣,没想到特殊的气候和适合的土壤培育的冬枣个大、皮薄、入口酥脆,非常受市场欢迎。

2007年起,东开张村成立了枣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积极开展冬枣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全村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2011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机认证。

记者见到东开张村村民胡高继时,他正在自己的冬枣大棚里干活。大棚里种植着两个品种的枣,这些枣即将在8月进入成熟采摘期。

据胡高继介绍,自己家里共种植着11亩大棚冬枣,平均每亩地能收获冬枣2000公斤,每年冬枣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

2016年年初以来,东开张村围绕冬枣产业的时令特色,号召各冬枣种植户开展冬枣采摘项目,以此作为东开张乡村旅游的又一个重要产品。

胡高继将家中的5个大棚冬枣开发成冬枣采摘园,供游客采摘。

“每年我家的采摘园能吸引游客200人次,旅游这块能增收1万多块钱。”胡高继说。

“冬枣采摘是我们村在老粗布产业之外开发的另一个旅游产品。游客可能是因为老粗布来的,那他来到东开张后,只买点布就走吗?所以要想办法让游客有得玩、有得吃、留得住。我们就以冬枣这个优势产品作为辅助,延长游客在东开张的停留时间,增加他可能的购物点,以此为老百姓增收,为冬枣种植户增收。”余艳平说。

由此,东开张村围绕冬枣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建设了观光区、体验区、休闲区、研学区、美食区等,旅游产品体系逐渐丰富起来。老粗布和冬枣,东开张村的两大优势产业,在旅游这一元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新的产业动能。

2019年,东开张村冬枣采摘方面的旅游收入达15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文韵悠长

涑水河途经东开张村有3000多米,河水不仅滋润着村南几千亩河滩地,更浇灌出东开张朴实、灿烂的文化,沉淀出余韵悠长的乡村文化。

走在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名为“太后桥”的石桥。

相传20世纪初,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西安,路过东开张村时,正值暴雨过后村北的盐车官道被淹。他们准备改道过河,当时的涑水桥又窄又小,匠人连夜赶修,修建了一座两眼桥洞的新桥。后来,这座桥虽然几经修复,但仍旧保存着原来的建筑模式。因此,这座石桥得名“太后桥”。

“我们从去年开始,对村里的这些文物文化景观进行了修复,除了刚才咱们看到的太后桥,药王庙、琉璃山、英雄纪念碑、跃进门等涑水河沿河的景观都得到了修复。”余艳平说。

这些景观的修复,正是来自东开张村编制的《东开张村乡村旅游振兴发展行动纲要》,其中对全村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布局设计。

目前,东开张村形成了涑水河周边的跃进门—太后桥—英雄纪念碑—药王庙—琉璃山等景点组成的沿河旅游线路,游客顺涑水河而下,可依次游览这些凝聚着东开张村乡村历史文化的景观。

在这条沿河旅游线路的终点,是东开张村建设的“小吃一条街”。位于街口的饭店,名字叫作“丰田饭店”。饭店老板魏玲说,在外做餐饮生意多年,去年回家乡后,发现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她回来在小吃街上开了第一家饭店,取名丰田,寓意着在家乡这片丰收的田野上,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