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大运之“魂”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7-27

记者 陈永年

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能找到背后成功的原因。

以大运为例,有些原因是显性的,比如人才、科技、品牌和服务。但有些原因是隐性的,是支撑显性表现的内生力量,是因的因,是一家企业的底层竞争力。有时,我们也把它称之为:企业之魂。

那么,大运的“魂”是什么呢?包括哪些内容?连日来,我们下到一线普通员工,上至集团高管进行了采访。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站在自己的角度,描述着自己心中的大运之“魂”。抑或,我们把他们拼接、组合起来,就可以领悟到推动大运快速发展至今的真正原因了。

2019年4月30日,大运汽车首台V9样车在总装配线上下线(资料照片)

顺势发力的

决策机制

董事长远勤山:任何决策的前提,都应该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没有合适的政策土壤,种子是很难发芽的,更谈不上茁壮成长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企业才可以进行自己的战略决策。大运集团正确的战略决策,来源于三方面因素,即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立足于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集思广益的决策理念——来源于相得益彰的精英团队;严谨细致的决策方式——建立在客观有效的数据分析之上。对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利用,使大运集团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够审时度势,深刻把握发展形势,快速作出合理决断,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跨越升级。

副总经理王敬东:大运和别的企业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你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从摩托车到卡车,再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我认为大运都是在做正确的事,这也是成功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副总经理孙兆明:我们现在的生产系统,管理者平均年龄是34.5岁。而在2009年大运重卡投产时,平均年龄是40多岁。原来的管理者多是高中、中专学历,现在本科生、研究生当车间经理、主管的比比皆是。人才结构性的新变化,说明我们的管理者和工人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推动大运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采访大运汽车助理工程师、自动化维修班班长吉亚平。 记者 陈永年 摄

坚如磐石的

理想信念

董事长远勤山: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企业能够快速持久发展的源泉所在。大运创业之初,就以“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为己任,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始至终都有着一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信念。企业每一次转型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客观困难和许多人怀疑的目光,但凭着坚定的信念,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每实现一个目标,我总会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我觉得自己的目标永远在前方。因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理想和目标,就会失去奋斗的方向。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和时代的发展同步。

副总经理孙兆明: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大运的重要特点就是不畏强手、敢于挑战。面对竞争,我们有自己的对策,我们相对灵活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都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一呼百应的

高效执行

副总经理王敬东:高效的执行力是大运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任何组织竞争的根本都是人。如果整个团队都有高效的执行力,很了不得,也很可怕。别人是知易行难,大运是知难行易。只要上级思路是正确的、表述是清晰的,具体执行中的衰减系数比较小,整体上执行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M1项目部整车集成经理王震:我们的决策机制很高效,认准的事情响应很快,执行力比较强,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像好多造车新势力的 PPT造车,讲了那么多年车还没造出来,就是执行出了问题。我们是认准的事情马上就干。新能源乘用车团队2017年才成立,到现在我们两款车都已经上市了,还有一款正在研发。

冲焊车架部副经理张彦明:执行中要讲责任和担当,我认为这是大运这么多年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责任首先要体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要生产出好的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担当就是遇到事情、困难时,要勇敢向前冲,要能担得起,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每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要真正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去付出,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

务实担当的

责任意识

副总工程师兼产品规划部经理邹琳:在大运,所有的产品目标或技术指标,都是围绕如何让客户满意或者让客户更方便实现目标来制定的。对一些冗余的目标,给客户带不来效益的,我们会大胆删掉,同时对客户有价值的我们会更加侧重和关心,以客户满意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终极目标。

副总工程师兼品质管理部经理张晓:务实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将目标和任务细化和量化。比如我们每个月会出一个报表,一个部门的所有人员,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几个月中的发展走势图、在团队中的位置,都很清楚地显示出来,都量化成分值,成为工作质量、绩效甚至提拔的重要参考指标。然后,我们会针对每个人和每个团队的不同表现,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建议性方案。各个部门接到方案后,要给我们反馈整改计划和整改结果,有的还要制定出相关的制度。

M1项目部整车集成经理王震:务实就是要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每个负责人把自己负责的那一块操心操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就能转化成我们的产品力。每一块的小目标实现了,那么公司的大目标就实现了,就能让客户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好的体验,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就有了。公司高层将方向定好之后,我们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达到胜利的终点。

创新进取的

拼搏激情

副总经理王敬东:订单多的时候,晚上9点多生产车间照样灯火通明。以4月份为例,我大概算了一下,一个月我们只休了两天假,而且大多数每天晚上都是工作到10点以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千工人每天请假的人数都是个位数,这是非常难得的。

副总工程师兼产品规划部经理邹琳:我们在重卡行业里面应该算是进入比较晚的企业之一,要想赶上或战胜竞争对手,就要依靠创新和进取。比如说开发一个全新的产品,我们设定的开发周期不但比竞争对手的短,而且所有质量验证、性能验证一个都不能少,所有的指标还要全部达标。项目不能少,时间要压缩,只能通过加班了。一般只要有开发任务的时候,我们最多只能休一半的假期。

人力资源部经理郭进峰:大运有一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意志力不够,可能自己半途就放弃了。刚开始时我们肯定也会存在各种困难,从只投入、收入少到逐渐开始扭亏为盈,到产量不断增加,再到现在开始做新能源汽车,我们一直都是在坚持,在拼搏。我们董事长经常讲一句话,就是“在大运不允许‘雷锋’吃亏”。我们提倡的是谁贡献多,谁待遇就高。

新能源研发部副经理杨维刚:我们的创新分为两种,开发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以我们开发4.5吨纯电动物流车为例,原来市场上并没有4.5吨这个车型,只有7.5吨的。7.5吨的车型驾驶者得用B照,而且做新能源的话又不利于续航。于是,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新创了一种4.5吨的型号。管理创新主要是说我们的决策速度快,市场竞争中,可能是同样一款车型,别人起步的时间要早一点,但是他没有我们的速度快,这样在竞争中我们就占了先机,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助理工程师、自动化维修班班长吉亚平:公司每年都会做提产增效方面的评比和考核,完了会根据情况给员工升职加薪。公司的薪酬标准就是看能力,只要你有能力,给的待遇就高,不会考虑什么关系啊资历啊,只要你有能力、会干事,什么都会有的。

凝心聚力的

归属感

董事长远勤山:对企业来讲,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培育核心产业,打造自主品牌,创造更多税收、吸纳更多就业,最终实现企业、员工、客户、社会利益的多赢。概括起来讲,就是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实现自我。

副总经理王敬东:在我原来的单位,开会用的材料都是单面彩色打印的,到大运之后不一样了,改成了黑白的,而且用过的打印纸反面空白的还要接着用。我一般下班比较晚,有一次晚上8点多我走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办公室里灯都黑着,员工都走了,但门没有锁,后来才知道员工在楼上培训。这两个细节,充分彰显了大运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大家都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和意识。

人力资源部经理郭进峰:汽车行业对人才要求很高,公司的人才,其实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诱惑,可能其他地方会出更高的薪水等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大运。我们对公司是有感情的,大家都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制度上的激励,相对应的晋升渠道和职业规划建设,再加上一些福利待遇和人文关怀,都可以给人才以归属感。

试制工艺部经理助理张巧巧:我来到大运12年了,从一个主管工程师到工艺室主任,再到现在的试制工艺部管四大工艺的经理助理,我觉得自身的水平和素质提高了很多。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依赖于环境的,我很感谢大运给了这么好的平台,它给了你压力,也给了你成长的机会。我们都是和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对企业确实有感情。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看到的每一个不足,都觉得是自己的原因,都想着怎么把它变好。我觉得大运的未来就是我的未来,我希望它越来越好。

冲焊车间工段长李成: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运,今年是第7年了。领导对于员工的人文关怀我感觉非常好,公司有“五必访”制度,比如员工家中有重大的事情,公司是会派人到场的。

记者手记:

在细节中体味“大运密码”

□陈永年

我们关于“大运的转型密码”系列报道到这一期就全部结束了。我们以对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的专访为始,之后又相继刊发了《大运之“光”》《大运之“成”》《大运之“芯”》《大运之“魂”》4篇报道,分别从大运集团的转型过程、产业特色、具体经验、企业文化等不同的角度,梳理出大运集团3次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密码”。

虽然系列报道已经告一段落,但在采访中,一些细节性的观感,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在大运集团办公室中,所有后续添置的物品,比如花盆、饮水机甚至空调遥控器的下面,都用有颜色的胶条标记着摆放位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也是井井有条。文件夹的背脊上,写着分类的名字,就算是没有放入文件夹暂时摊在桌面上的文件,也被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几摞,标记着“已批阅”“待批阅”等字样。笔者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所有的物品,不管大小,都实施着如此精细化的管理。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大运集团的管理肯定是一个严密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局外人,浮光掠影的观察,充其量只能是走马观花,但就是管中窥豹式的所得,也足以令人震撼,管理的精细化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行力度,让人印象深刻。

在采访大运普通员工时,不少人都饶有兴趣地讲了自己与大运的故事,有的讲到曲折处、动情处甚至潸然泪下。每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最终都会转化为或高或低的生产力、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依赖和感情,推动不少员工积极工作、主动创新并彰显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着员工的抗挫折能力与忠诚度。从长远来看,企业文化可以与技术、设备一样,成为企业竞争力“护城河”的核心组成内容。

笔者留意到,采访中,对企业感情最深的一部分员工,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企业实现了同步成长。无论在哪一个组织或团队,对于成员最大的福利,可能不是奖金,而是成长。事业是孕育激情的沃土,企业与个体的同步、互动式成长,有利于提高员工激情,激情又反过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在这种良性的共同成长中,企业与个体之间会生成一种共同的记忆与情感,这种强关联,正是提升忠诚度的“利器”。共同的成长不仅会对个体带来益处(至少业务能力的提升会提高员工抵御不可抗因素的能力),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人力资源的迭代跃升,是生产要素中最具潜质的增量)。

重视人才的背后,是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体系化建设;创新驱动的背后,是连续多年对科技研发和创新的大投入,以及鼓励员工创新的激励制度;业务至上、贡献至上的氛围营造,源自透明的岗位素质模型和相对简单的升迁规则……每一个看似老生常谈并不新鲜的“密码”背后,都有一个体系在支撑。我们关注和研究大运的成长,可能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冰山”之下的部分,那些东西,可能才是最有价值的和我们最需要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