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欢歌笑语艳阳天

——盐湖区金井乡干群和谐干事创业小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24

记者 冯革才

漫步在盐湖区金井乡群众文化广场上,和蔼的老人、欢乐的孩子、舞动的身影、悠扬的蒲腔、婆婆夸赞儿媳的笑声、孙儿扶着爷爷的背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和谐画卷。

去年年初至今,盐湖区金井乡先后完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出行道路硬化绿化、农产品流通领域建设、扶贫攻坚园区调产等工作,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调整如火如荼、扶贫攻坚扎实有效、环境卫生治理有声有色,逐步形成了干部为民干实事、群众脱贫致富有门道、文化生活多样化、乡风文明成风尚的喜人局面。

心眼用在为民上

汗水洒在事业中

6月15日,细雨霏霏中,有的村民在西王文昌阁楼上聊天,有的则在拍摄乡村变化抖音作品,镜头里,树木郁郁葱葱、良田美景如画。

文昌阁修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成果。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金井乡党委、政府始终以党建为引领,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

金井乡农业人口24609人,耕地面积56494.72亩,151眼机井让旱地变成水浇田,上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活跃在经济领域。全乡经济林面积33768亩,水果是主导产业,先后发展了桃、梨、葡萄、枣等品种。另外,还有10332亩小麦和15430.5亩玉米。

小麦要增产,果品要提质,金井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马不停蹄。该乡承担的2019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西王村和侯村,建设面积18141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内容,先后更新机井6眼,维修机井16眼,压管68781米,栽树14190棵,修田间路38.614公里。

金井乡东北片区的贵家营、谢家营、西曲凡村等村是盐湖区的经济林种植基地,水果面积2万余亩,年生产水果百万吨。但村中道路难行,群众和果品出村难。该乡将复修谢家营村至临陌路段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4月2日,总投资400余万元的4.7公里道路已经竣工通车。

“我村果品恒温储藏冷库下半年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将方便群众,延长果品货架期。”赤社村村委会主任吕纪润告诉记者,2018年村里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今年1月,依靠村集体经济,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可储藏鲜果220吨的恒温冷库。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各种配套服务,金井乡先后建成了十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了多个恒温果库,逐步形成了生产、贮存、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布局。

同时,该乡紧紧围绕果品“卖得出、价格好、效益好”和客商“喜欢来、不受欺、能挣钱”的目标,规范化建设市场。各个市场中,由乡干部担任义务市场协调员,村中设有专职市场管理员。

5月份以来,该乡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先后拆除违建20处,动用机械300余次、人力3000余人,清除垃圾8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近25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1500余处,使全乡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这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乡党委书记赵炜博如是说。

心劲用在扶贫上

精力用在调产中

沥沥雨中,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裴林深入西曲凡村户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察看葡萄生长情况。

户太葡萄基地是金井乡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它是西曲凡村、贵家营村16户37人的脱贫攻坚成果,也是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的样本。

金井乡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全乡经济林栽植和现代农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该乡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辐射周边农民增产增效的办法,重点扶持贫困户,着力加快强乡富民步伐。

户太葡萄项目2017年开始实施,投资25万元。两年多来,被帮扶的贫困户除了在葡萄基地务工学技术、搞管理把钱挣外,每年每人还能分红240元。该乡依托西王村丰富源枣业、西曲凡村户太葡萄、南扶永革水果等种植合作社,先后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就业400余人次,让他们实现了就地就业。

“我们要用开阔的眼界带领群众打破固有思维,进行特色经营,用产业发展增强村民的致富能力。”乡长靳飞深有感触地说。

在家种地忙增产,在外打工来增收。金井乡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走出去务工经商,全乡先后有6000余人在周边干起“季节工”赚钱,有5000余人则外出长期打工或开店经商。他们农忙时活跃在田间管理庄稼,农闲时奔波在市区企业打工增收。

只有下功夫实施产业扶贫,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金井乡大力支持丰富源枣业、户太葡萄这两个定点扶贫企业,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丰富源枣业合作社带动西王村、卫褚村、洗马村21户60人增收近20000元,人均增收300余元,解决贫困劳动力务工120余人次;户太葡萄种植合作社带动贵家营村、西曲凡村16户增收25000余元,人均增收700元,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70余人次。

金井乡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注重产品新品种的推广,加大农副产品生产中的科技应用。32名机关党员干部,帮扶49户贫困对象。干部领着干、农民跟着赚已成为调产的主线,贫困户收获着脱贫增收的累累硕果。

2019年,全年累计开展贫困户能力素质提升培训4次300余人,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2.5万余元,37户贫困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33202元,34户贫困户被纳入金融扶贫范畴,分红51000元,19户48人实现全面脱贫……

目前,全乡36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稳定脱贫。

心思用在发展上

干劲用在创星中

“咱村700多户人家,就有300多户在城里买了房子,全村小车400多辆,在外打工经商有500多人,全村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赤社村72岁的党支部书记黄河,提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身着橘色马甲,手拿扫帚簸箕,老年保洁队成了赤社村里巷道最亮的风景。该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年人积极发挥余热,主动挑起大梁,22名“夕阳红”保洁队员5年来发挥余热扮亮着家园。

70余名老年人义务担负着村里道路林木管护工作。50多名老年人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小组,活跃在乡风文明宣传的舞台上。

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村民富而思源。村民梁有命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在外创业多年的他,把村里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当父母一样孝敬,每年捐款上万元,连续5年不间断。此外,他还连续3年给照料中心就餐的老人每人每天补贴一个鸡蛋。

在外创业的村民黄彩旭、黄跟柱兄弟俩,连续7年给村里掏钱唱大戏,先后花费十几万元让村民过足戏瘾。

爱跳舞的村民张党霞,组建了巾帼文明宣传队,大家跳舞唱歌宣传乡风文明建设,拍抖音传播新农村建设成果。

赤社村村民在创建五星级文明户中暗暗较劲,积极争做好人好事。全村被授予五星级文明户的有80余家;十余年来,700余户村民中,被各级政府和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有300户,村里先后获得体育村、卫生村、和谐文明村、文明示范村等省、市、区各级荣誉称号50多个。

“我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动群众,引导更多群众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中当好主角,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该乡一位干部如是说。

西王村是个8000余口人的大村子,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千人。近年来,村干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村老年协会先后开展争当“孝顺媳妇”“模范老人”“助老模范”等活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在西王村蔚然成风。村干部刘玉合自掏腰包为老年协会购置锣鼓、义务为村里修建公共设施、资助困难学生;该村不少出嫁姑娘多次慷慨为老年协会捐款,带动了邻村出嫁的姑娘带着全村老年人外出游览的风气。

漫步在金井乡的田间地头,碧绿的叶子,红艳的果实,白色的大棚,闪动的人影,增收的笑颜,是金井乡人增收增产的写照。品尝一口设施农业大棚西红柿,甜了心扉,听老人一曲乡情蒲调,那长长的韵味萦绕心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