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打井造田送温暖 情系百姓暖人心——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董燕生驻村帮扶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陶登肖 范楚乔时间:2020-05-07

“托帮扶工作队的福,在董队长的带领下,我们这几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村民张洋生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吃饭不忘造田人,帮扶不忘艺校人!董队长扎根深山5年,为我们办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事啊!”

张洋生口中的董队长,就是市文化艺术学校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董燕生。村民朴实的话语,饱含着对董队长的肯定。董燕生连续5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帮扶工作者,还数次被运城市委、市政府,垣曲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古城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先进工作队员、优秀工作队长,并获市工作队长个人“红名单”。

吃水不忘打井人

双泉交汇打出“幸福井”

北窑庄村是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由于地高水远,该村长期被缺水问题困扰。数十年来,为了吃水,村民就算提前3年将水费预交到供水点,但吃水仍得不到保障。

“全村194户525口人,水浇耕地面积只有240亩,旱地340亩,人均不足1亩地。脱贫谈何容易?”2017年5月,董燕生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情况。

他立即向运城艺校副校长、时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景雪变做了汇报。景雪变果断拍板:“为老百姓打井是百年大计,我们就是要把精准扶贫顶在头上、扛在肩上,一定要为村民圆了吃水梦!”

很快,资金到位,专业井队到位,井位测好。2017年5月23日,一场解决吃水难题的攻坚战打响了。为了让村民早日吃上洁净安全的水,董燕生与打井队一起,吃住在工地,“白加黑”“5+2”,随时协调解决打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20多个昼夜的奋战,2017年6月19日晚,在地下22米深度出水了。考虑到浅层水过几年就有可能出现缺水的隐患,董燕生和施工队商量,决定继续深打。同时,他第一时间找权威部门化验水样,得到了完全符合人、畜饮用标准的答复。

“又继续往深处挖了20多天,一下挖到两股泉眼交汇处,水从地下喷涌而出。那一刻,我和在场的村民们都激动得哭了。”时至今日,对于当年的情景,董燕生依然记忆犹新。

2017年7月13日,望着满管喷流的清甜井水,村民的欢声笑语溢满北窑庄村。这个干涸的村庄,终于不再缺水了。

吃饭不忘造田人

扶贫扶到百姓心坎上

北窑庄村属于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村,搬迁后一直存在耕地少、土质差的问题,老百姓时有抱怨。董燕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2019年夏,董燕生跑遍了村里的每一块土地,多次向市、县相关部门求证,最终得到了解决办法——将依村而过的允河河滩地填为水浇地。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当时一路小跑就去了村委会,那会正是夏天,但我根本没觉得热。”董燕生说,在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卜转业简单商量后,他们立即和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商量填滩造地的事,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同年10月30日,董燕生邀请校包村领导李贵荣、财务部主任孙琳芬、监察室主任吴文宗到北窑庄村,对允西河桥北需要填的土地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了解该村可以填滩造地的面积与状况。

经过认真调研、审核后,董燕生拟写了填土造地项目报告,及时上报校委会。运城艺校校长谢伟秉持“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扶贫理念,第一时间对此项目表示肯定,认为该项目符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且项目效益明显、受益面广,可以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校委会拨付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

好项目要实施好,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村两委、帮扶工作队、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召开了填土造地专题会议,成立项目小组,制订方案。通过镇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实施,该村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把填土造地办成民心工程、廉洁工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窑庄村共填土造地13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村耕地少的问题。

帮扶不忘艺校人

点滴真情汇出百姓口碑

用真情温暖群众,用仁心帮扶群众,用妙手呵护群众。几年来,董燕生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为村民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

“董队长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村民张元平说。张元平的妻子赵小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董燕生帮他们联系运城国医关智全,确定治疗方案,多次往返运城、垣曲送医学影像检查片、药品,使赵小可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

村民王莲梅残疾多年,一直没有拿到残疾证。董燕生得知后,随即联系相关部门,积极为王莲梅办理残疾证明。听说王莲梅病重,董燕生立即开车将其送往医院,跑前跑后办理入院手续。

村民高荣霞、王虎、赵鹏霞等人长期在外务工,董燕生帮他们为孩子办理上学手续,多次开车接送,确保孩子们顺利、安全上学。

……

为增加村民收入,董燕生与村两委多次研究,利用产业帮扶资金,成立了垣曲县尚嘉家具责任有限公司,建成5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不仅带动部分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还带动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6万余元。

村部办公条件较差,没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而且屋顶破损严重,下雨漏水。董燕生和队员积极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7万元,加上李宣章个人出资1万元,对村委会屋顶、活动室、办公设施等进行了修缮和更换。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董燕生向市文化和旅游局申请到一套价值1万余元的乐器,包括锣、鼓等30余件。

他还邀请运城名中医到村里开展“扶贫帮困送健康”主题义诊活动,逢年过节和村两委、帮扶工作队一起慰问老党员,带领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为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送去新春慰问品……

董燕生是百姓心里的贴心人,也是扶贫队伍的排头兵,但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指望不上”的人。

儿子在大学举办个人演奏会时,董燕生忙着帮扶验收,缺席了;

爱人生病时,他忙着赶帮扶项目进度,没能照顾;

年届九十的母亲过寿,眼巴巴地等儿子,但他还在忙工作,只通过电话送去祝福。

董燕生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实打实为老百姓解困,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工作才能更好开展,这是一个驻村帮扶干部的责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