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重读关帝庙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李恩虎时间:2019-09-12

在笔者眼里,“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就是一本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建筑学、历史学、植物学、书法、雕塑、楹联等,又是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神高地。近些年,每一次重“读”关帝庙,都会有新发现。前年在品读庙里匾额和楹联时,关注到言如泗其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通过挖掘整理,还撰文《河东廉吏言如泗》,刊发在市报上。

这一次,我读的重点是庙内的碑刻。我一向认为,古碑是凝固的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可惜关帝庙大量珍贵的碑刻被游人冷落了,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只瞅一眼,看一看落款时间。但我觉得冰凉的石碑不仅有厚度,更有温度,你只要热情地耐心地亲近它,关注它,沉默的石头会说话,它会给你默默讲述关公的故事,乃至古河东故事。可惜我与文友尽管都是历史老师,且一一查看了所有古碑,但因为碑文晦涩难懂,又没有标点符号,而且年代久远,经风雨侵蚀,碑刻某些地方已模糊难辨,因此我只能望碑兴叹了。无法完整地读懂碑文,只得把一通通饱经沧桑的古碑名称罗列如下,给读者诸君一个参考。

最先看到的是,结义亭与君子亭之间的影壁,嵌有言如泗于乾隆二十七年所立之碑《重修结义园记》。言如泗是孔子弟子言子七十五世孙,正宗的圣贤后裔。他在担任解州知州期间,非常推崇关公,亲自主持增修结义园和常平村关帝祖庙,并在御书楼北正门亲手书写“绝伦逸群”匾额,实为全庙匾书之逸冠。

君子亭下有两通碑刻,民国七年的《创建关岳庙碑记》和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的《新创莲池记》。彼时,解州州守张堂尊主持兴建结义园时,因开辟莲池而得名,后改称“君子亭”。

午门下有民国十一年所立《重建午门碑记》,雉门下也有同年所立的《重建关帝庙大门乐楼、东西角门、东华西华各门、钟楼内外廊房、崇圣祠大门工程碑记》。由此看来,关帝庙自康熙末年毁于大火,既而修复之后,历代仍陆续扩建与修葺,而1922年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御书楼前檐下有碑刻《重修解梁关帝庙记》,嘉庆十四年所立,乐楼两侧山墙上嵌有两块小碑《关庙敬赋》,不过更容易被人忽略了。

主体建筑崇宁殿右侧前方有座碑亭,可惜碑文已漫漶不清,为雍正十二年果亲王胤礼拜谒关帝庙所题写。崇宁殿左檐下有两通康熙五十八年的古碑,右侧有四通,分别为乾隆年间和民国三十五年所立,均为重修关帝庙而勒石铭记。

庙里的代表作春秋楼,始建于万历年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春秋楼右檐下,有一通乾隆二十七年的《重修关圣庙碑》;左檐下,1870年重修春秋楼的布施碑最多,多达5通,最醒目的是16位州县官员的布施碑。我们特别注意到,有4位解州前任知州和周边9个县的主官也多方筹款或自掏腰包。其中夏县知县陈世纶捐银16两。

其次,印楼、刀楼的墙壁上还嵌有4块绅商布施碑和平民布施碑,令人不由感慨系之:1870年,为重修春秋楼,社会各个阶层踊跃捐款,关公的巨大感召力由此可见一斑。捐款者成百上千,小到几百文、几钱,大到几十两、几百两。笔者还注意到,绅商布施碑上均为商家名号,密密麻麻的,可以想见,彼时解州所有商户都慷慨解囊,不甘落后,在他们眼里,关公是最可信赖的财神爷。

笔者对朋友感叹道:要想弄懂所有碑文,起码得在庙里泡上好几天了,还得请人帮忙,并借助放大镜,并由此萌生一个小小的建议:景区方面应该设法把碑刻抄录下来,再印制成册,否则再过若干年,这些碑刻风吹日晒更是模糊,难以辨认了,那可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