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梁 冬 曾五元时间:2019-09-05
有人说他是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充满朝气;有人说他是扬满风帆的船,充满活力。凡是与韩文勉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精力充沛、办事干练,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韩文勉,原新绛县棉麻公司经理,出生于1933年,一生不管生活多么曲折,他总是不忘初心,积极工作。离休后,他离而不休,发挥余热,成为人们的学习榜样。
“入党不在迟早,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入党是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韩文勉等了30年才入了党。对于这件事,韩文勉说:“入党不在迟早,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韩文勉1948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共青团,1953年便挑起了县供销社财务科科长的担子。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韩文勉因为有海外关系,家里又是破产地主,不能入党。这是韩文勉迈不过的一道坎。
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25岁的韩文勉父亲到西安投亲,却考上了成都航空机械学校,两年学习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保送到美国丹佛军事大学,后又到欧美各国军事学校进行考察,1949年随国民党撤到台湾,1989年后3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病故。
不能入党,韩文勉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退缩。他想,个人出生不能选择,但人生的道路可以自己选择。他憋着一股劲,今年不批,来年他再写入党申请书,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向党表达他的决心。在韩文勉家里,他打开一叠发了黄的入党申请书,足有两指厚,一共有十几份。这就是韩文勉对党的初心,始终矢志不移。1973年,韩文勉任县棉麻公司经理,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82年,县委来信来访办公室负责人告诉韩文勉说:“以后入党、参军,不再受海外关系地影响了。”一听这话,韩文勉差点跳起来,一连几天没睡好觉。同年,韩文勉苦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共产党。
“做党员要有一颗为民分忧的赤心”
韩文勉的家乡位于新绛峨嵋岭上的兰村,在全县是有名的吃水难、行路难的贫困村。村里人视水为金,家家户户用水十分节俭,洗罢脸剩下的水还要擦桌子,洗刷锅碗后的泔水还要留给鸡狗喝。每逢雨天,全村家家屋檐下放满了缸盆罐用来接雨水。面对这种情况,韩文勉想,是故乡养育了自己,是党培育了自己,家乡要想富,必须先有水,自己也应该作点贡献。
1985年,村里老支部书记筹划打井。韩文勉当时工资只有64.5元,但他给村里打井捐款150元。有人说:“你有钱?一下子拿这么多。”他说:“做党员要有一颗为民分忧的赤心。”1990年,时任县委书记王大高包联兰村,计划打井,韩文勉又捐款1000元。全村共捐款4万元,打了2眼深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使村北3000亩旱地变为水浇地,后来兰村村委会赠送给韩文勉“恩泽乡里”奖匾一块。2009年,兰村在外人员25人集资修建舞台,韩文勉捐1万元,村委会赠送给他一块“情系故里,爱心楷模”金匾。次年,他又响应号召,为该村考上大学的新生捐资助学2000元。2013年,村里修建南岭至闻喜薛店油路,当时上级仅拨款30万元,村里还需再筹40万元。韩文勉积极参与,并和关心本村建设的热心人共同筹资40万元,完成油路建设,大大方便了兰村人农耕和出行。
“要再干些实事以回报党的培育恩德”
1995年11月离休后,一个更大的舞台向韩文勉张开双臂。他说:“自己的身体还硬朗,不能在家休息,要再干些实事以回报党的培育恩德。”
当时还是县政协十届常委的韩文勉积极参加县政协活动,建言献策,继续干好工作。1998年由于工作有成效,被评为“十佳委员”,受到表彰奖励。同年,韩文勉参加了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担任常委,被聘为“五老宣讲团”宣讲员,1998年—2002年任县老区建设委员会委员,多次到支北庄村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增产增收。
2007年,县老干部局创办老年大学,韩文勉闻讯后积极报名参加,感到圆大学梦的时机来了。在开学典礼会上,韩文勉代表全体学员表态发言,承诺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当好学员。从一开始担任学习小组长以来,韩文勉连续多年被评为学习模范。现在全校数百人,他的年龄最大,离休干部仅剩他一人。除综合课外,韩文勉还参加过电脑、摄影、书法班学习与合唱团活动,现在仍坚持综合课和养生班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韩文勉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2016年被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最美老干部”,2018年被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