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这里曾爆响中条山现代矿业开掘第一炮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王忠明时间:2019-08-2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在共和国工业经济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从1956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已走过了63年的奋进历程。

这座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经过60多年的砥砺奋进,已发展成为以铜为主、多业并举,涉及采选冶炼、加工贸易、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科研设计诸领域的华北地区最大的铜联合企业,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资产经营企业,我国重要产铜基地之一。该集团下辖18个分(子)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1763人,资产总额161亿元。集团成立60余年来,累计生产铜233万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多年荣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销售收入50强。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现有年产能为采矿1000万吨、选矿1100万吨、阴极铜20万吨、硫酸57万吨、金锭8吨、银锭203吨、水泥150万吨、耐磨材料2万吨、建筑陶瓷2000万平方米,综合回收生产铂、钯、硒、碲、铋等有价金属元素。其中,主打产品“中条山”牌阴极铜为“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注册,连续八年荣获国家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爆响中条山现代矿业开发第一炮的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

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是中条山集团公司三大采选基地之一,也是集团公司最早开采、达产的下属单位,位于垣曲县毛家镇,距中条山有色集团公司所在地及垣曲县城约30公里,有东济高速公路、闻垣二级公路与运城、侯马等连通。下辖南河沟坑口、桐木沟坑口、老宝滩坑口、选矿厂四大主体生产单位。

其前身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胡家峪铜矿,1957年开始筹建,1958年3月开工基建,设计生产规模100万吨/年,1964年全面投产。1966年10月,胡家峪矿更名为红旗矿。1971年又恢复胡家峪矿名称。1975年,胡家峪铜矿被国家列为资源危机矿山,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陷入政策性亏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胡家峪铜矿承受了市场与资源的双重压力,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01年,胡家峪铜矿注册了独立法人。2002年,胡家峪铜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前期准备工作拉开帷幕。2004年4月23日,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迎来了一个新的稳定的发展时期,并更名为山西中条山集团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

胡家峪三个采矿坑口均位于高山区,周围没有湖泊、水库及较大的河流,井口及平硐周围的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排泄。矿区相对独立,周围没有其他较大规模的地方及民采作业等不利因素。

经50余年的开采,随着资源的减少,矿石产量由原来的年设计产能100万吨减少到目前的48万吨,在册人数由企业兴盛时期的3900余名,锐减到目前的1000余名。现采矿最大深度分别是南河沟矿区650米,桐木沟矿区465米,老宝滩矿区176米。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全矿三个坑口均是一边开采现有资源,同时根据地质成矿理论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矿区边部、深部进行隐伏矿化研究、钻探等资源勘探工作。截至2018年末,胡家峪矿区累计查明铜矿石资源储量3570万吨,铜金属量365175吨。

在实现胡家峪铜矿这座老矿山资源量增加,服务年限延长的重大贡献中,平陆籍人、地质高级工程师梁治武功不可没。他1989年7月在桂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矿山,一干就是30个年头。面对一个资源日渐枯竭的老矿山,他通过反复论证、现场勘察,提出了回收残矿的创新性建议,多年来企业共回收残矿50多万吨,铜金属量达2200余吨,增加产值9000余万元,实现利润2000余万元。他运用所学地质找矿理论,总结前人经验,深入调查取证,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在南河沟矿区深部找到了349#矿体,潜在价值50多亿元,有望增加利润近20亿元,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0年。

选矿厂是胡家峪矿业公司最终产品——铜精矿的生产单位,主要处理三个采矿坑口运来的矿石,生产流程是通过粗碎、中碎、细碎三段闭路破碎,将矿石粒度在8mm的产品,通过粉矿仓输送至下一道工序磨浮车间;磨浮车间再经过球磨机磨矿,经分级机把合格粒级产品输送到浮选机,经过浮机通过空气压缩和选矿药剂的作用,把有用产品铜精矿伴随泡沫输送到精尾工段脱水,成为最终铜精矿产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年处理矿量近百万吨,选矿厂的精矿品位达27.5%,选铜回收率达97.5%,1983年至1985年先后荣获原冶金部和山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如今,在矿量减少,矿石性质波动大易选别的条件下,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懈努力,试验攻关,主要选矿指标近五年铜精矿品位达24.5%,选铜回收率达到95.86%,在全国同行业相近的原矿选别条件矿山仍是领跑者。

桐木沟坑口是胡家峪矿第二大采矿基地,2018年实行内部集体承包新的经营模式,是集团公司推进改革先行先试的单位。坑口年计划出矿量16.2万吨,铜含量1020.6吨。生产任务比改制前略有提高,现在的253人超额完成了由原来373人承担的生产任务。全年出矿量完成170082吨,为年计划16.2万吨的105%,比年计划多出矿8082吨,全年出矿量突破17万吨大关,创下了桐木沟坑口三期投产以来的新纪录;铜含量完成1099.368吨,为年计划的107.72%;铜含量提前28天进入2019年;比年计划多产铜79吨,其中有三个月铜含量突破100吨,特别是7月份铜含量达到109.1吨,创下了近十年来单月最高纪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改制前人均产铜2.561吨,改制后人均产铜4.345吨。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峪铜矿遗址恰位于胡家峪矿区内,该遗址时代跨度长,采矿深度大,从汉至清历代都有开采。据《史记·封禅书》《管子·地数》《史记·孝武本纪》《帝王世纪辑存》《墨子·耕柱》《盐铁论·力耕》《管子·山权数》等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代,中条山地区便开始开采铜矿,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区。但毫无疑问,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七十年间,才是这一区域的黄金发展期。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胡家峪铜矿累计处理铜矿石量3470万吨,铜金属量356703吨。该矿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巨大的财富,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企业进步,培养、造就了众多精英人士。粗略统计,建矿60余年,胡家峪矿培养、造就出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00余名、厅局级以上干部上百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上千名。因而这里又被人们誉为中国有色矿业系统的“黄埔军校”。

胡家峪矿首任矿长王克,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随军到东北,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受伤,转业到地方。1956年从冶金部调转到山西,历任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办公室主任、胡家峪矿矿长,1960年后转任黑龙江冶金勘探公司党委书记、东北黄金地质勘探公司党委副书记、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副校长等。他的爱人于佩珍,精明强干,曾任胡家峪矿保卫科长、选矿厂党支部书记。值得一提的是,王克同志的父亲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第四任矿长焦增龙,1965年至1969年担任矿长,后任河北邯郸邢邯矿务局局长。

永济开张人张克利,是胡家峪矿第十二任矿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8年1月出生,1978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专业,1982年2月毕业分配至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胡家峪矿,历任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矿副总工程师兼计划科科长、总工程师,1989年4月担任副矿长,1993春年至1996年夏任胡家峪矿矿长,后担任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副司长、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2005年11月任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12月任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任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克利在企业管理工作间隙,努力探索实践专业理论和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立了“岩体爆破地质力学”,奠定了其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学术领军人物地位。

现任胡家峪矿有限公司经理姬书清,1989年7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采矿专业,曾任矿技术科技术员、桐木沟坑口坑长、矿副经理、总工程师,2013年5月任中条山有色集团公司生产部副主任,2016年7月调回胡家峪矿业公司担任执行董事、经理,他十分注重矿区深部、边部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

中条山集团现拥有铜矿储量2.5亿吨,铜金属量171万吨。经自然资源部批准,毕家沟、秦家沟和后山铜矿区正在勘探之中,预计铜矿石储量在3亿吨,金属量200万吨。胡家峪矿业公司已探明铜矿石量1千万吨、铜金属量10万吨,为国内隐伏铜矿找矿的成功典范。

除了丰富的矿藏,中条山集团更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集团与美国圣特—阳光公司合作引进矿块崩落法采矿技术,对铜矿峪矿进行了技术改造,该方法具有采矿成本低、生产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原矿电耗仅为6.5kwh/t,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然崩落法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铜矿峪矿开展的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工业试验研究”,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依托于科技进步的湿法冶炼工艺,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湿法炼铜厂,对已废弃的50万吨掘进废石和几百万吨低品位难采难选氧化矿的铜资源进行了回收,已累计生产阴极铜6000吨,实现利润11909万元,在国内同类矿山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坚信,包括胡家峪矿业有限公司在内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仍然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