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谱新篇

——打造乡村振兴小梁样本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08-19

小梁乡地处河津南大门,总面积52.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32449人,是闻名三晋的“鲁班之乡”。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建设“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的总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乡为载体,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做强产业支撑为重点,规划先行、因村施策、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小梁篇章。

加强综合治理

打造宜居家园

作为农业大乡,小梁乡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始终将生态作为发展之本,打出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新小梁。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该乡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一是打通巷道断头路。对闲置破旧且阻碍巷道畅通的房屋进行协商拆除,妥善解决宅基地遗留问题,改善村容村貌。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老209国道小梁段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及中湖潮通村路建设,投资300余万元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新建2个小游园、街心公园和乡农贸市场,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三是综合环境提升改造。对环乡周边环境进行大力整治,拆除乱搭乱建老旧建筑,主巷道见缝插绿补绿,绿化种植苗木10万余株,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村韵独特的美丽小梁。

统筹推进,扎实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年以来,该乡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力求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目前,乡建成区和5个示范村已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65万余米,其余各村正在加紧施工。污水处理站正在进行污水处理模式选择等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村庄污水横流等难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公共厕所建设、厕所粪污治理,共规划水冲式无害化改厕2108座,目前已完成400余户,其余年底全部完成,改厕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可达90%,让“方便”之事变得更加方便环保。

持续发力,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生活垃圾的治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该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是实施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村清扫保洁、乡收集运输的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场所由贫困户组建的村庄保洁队管理,每个村为管理单元,实行分块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实现村庄卫生保洁日常化和管理精细化。二是健全垃圾清运机制。组建垃圾清运队伍,以垃圾收集点、收集站和压缩转运站等垃圾清运设施建设为重点,确保生活垃圾定时清运、足量清运。目前,已配备各类垃圾桶3800余个,全乡17个村垃圾清运车全部完成密闭改装。三是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对各村沟边非正规垃圾倾倒点进行统一清理,分解到村、落实到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做到点线面无遗漏,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稳扎稳打,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该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伯王、胡家堡等14个村上水工程建设,剩余3个村年底前完成。工程完工后,全乡群众都能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对标先进,有序开展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不仅是环保要求使然,也是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班子经过深入考察,认真研究,决定在部分村庄试点安装地源热泵系统,该系统高效节能、污染小、维护费用低,可用于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试点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已安装试用的群众反响良好,预计在今年取暖季之前完成100户安装。下一步,该乡将结合全市清洁取暖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打造全省农村清洁取暖示范标杆。

立足特色优势

做强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小梁乡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彰显地形特色,把培育新兴业态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切入口。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小梁乡是一个纯农业乡,如何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挖掘潜力,走出一条振兴小梁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是该乡党委政府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小梁乡境内沟地资源丰富,沟内坡陡壑深、壁峭崖悬,拥有许多天然赛道资源,是摩托车、汽车越野比赛的绝佳场地,也是徒步骑行穿越的难得秘境,但这一优势资源和宝贵财富一直身在深沟人未识。今年年初,上任不久的乡党委书记毋勇敢及一班人通过深入调研、外出考察、认真思考,提出把小梁的荒沟、荒坡变废为宝,打造赛车文化小镇。他们专门召开全域旅游征求意见座谈会、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充分论证,决定对标内蒙古阿拉善打造赛车小镇,并以此为依托带动餐饮、民宿、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目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大赛车基地已初具规模,围绕赛车基地兴建的农家乐、精品民宿、主题花海等项目也开始动工,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该乡将成为集赛车竞技、餐饮民宿、康养健身、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依托本地产业,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小梁乡建筑产业闻名三晋,百余家建筑施工队伍遍布三晋,特别是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全省二级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头雁,施工范围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依托建筑产业,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推动劳务基地建设,重点开辟运城、临汾、晋城等5个就业带,将本省大中城市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战场。同时,通过召开劳务大会、借助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搞对接等多种形式,全面推介全乡劳动力资源。目前,已建立劳务用工基地30多个,在全省16个城市建立了联络站,共签订劳务用工订单1.6万人次,向广州、深圳等地输送劳动力9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达4.5万元以上,群众尝到了甜头,开辟了致富的新渠道。发挥传统优势,把农业产业规模化作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农业产业规模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小梁乡境内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全乡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乡在产业规模、品牌建设、结构优化、三产融合和农民职业化方面大做文章,以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和万亩干鲜果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上档,逐渐形成了1.1万亩核桃基地、2000亩葡萄基地、5000亩桃果基地等集中连片的精品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经营和生态循环发展,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创新工作理念

赋能乡村振兴

天蓝、山青、水绿、地净,小梁乡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谐的社会风尚,在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方面也在不断加快步伐,美丽乡村的貌、形、质、本、魂全方位发展,成为河津市推动乡村振兴的先进典范,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启示:

规划先行是基础。走访小梁,品读小梁,几乎村村都是一幅美景图卷,这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对乡村规划的重视。多年来,该乡在村庄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编制尊重差异、因地制宜,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规划实施明确责任、严格管理,确保规划落地不走样、不变形。对我市而言,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同时要尊重地方特色,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产业振兴是保障。乡村没有稳固的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振兴就无从谈起。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小梁乡逐步摆脱了单纯依靠农业的产业模式,形成了以农业、建筑业与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以打造赛车文化小镇为牵引,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精品民宿村和特色农家乐,开发亲子园、户外拓展项目,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一定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要系统深入研究“产业兴旺”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培育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编制乡村产业振兴规划,重点促进农旅结合、农网融合及一、二、三产业融合。

合力联动是关键。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小梁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标语展板、入户走访、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讲,让农村群众对乡村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理解,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当前,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导致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所以,一定要先做好群众工作,通过充分发动宣传、加快城乡资源互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经营”等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绿色生态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三农”发展的底色。小梁是“四沟一水五分田”的地域特征,沟壑纵横的地形环境成为一产二产发展的瓶颈。该乡用新理念新思路去看待当地生态环境,按照沟底经济林与沟坡生态林并重的思路,狠抓荒沟荒坡绿化,在荒沟发展栽植双季槐、核桃、花椒、柿子、葡萄等经济林6000余亩,栽植国槐、白皮松、侧柏等生态林3000余亩,全乡森林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年经济收入达到两千万元以上,荒沟荒坡变身绿水青山,成为了小梁的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树立经营生态的价值观,注重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张 云 李华民 田晓青 李纬强 鹿 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