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撑起芮城刘堡村书画大院三位老人描绘最美夕阳红

来源:发布者:董应赞时间:2019-07-22

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在芮城县陌南镇刘堡村文化大院却上演着“三个老头”一台戏。

刘堡村在陌南镇是一个大村,该村对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视。为了满足村民对书画的爱好和追求,填补乡村书画的空白,去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建设,多次鼓励村民自报奋勇,并对外招贤纳士,成立乡村书画大院。

没想到年逾八旬的杨中令首先站了出来,他说:“我一生虽与书画无缘,但是受父辈的影响,对书画有着一种特殊的爱。我愿意将我的临街门面房和后院,全部无偿供书画院使用。”

杨老的父亲杨嵃生于1940年,自幼爱好书法,考入运城师范后在本乡从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弃笔从戎,在傅作义部下任旅参谋长。由于擅长书法,傅作义将军曾赠篆刻“诲人不倦”铜墨盒予以嘉奖,河东书法大师张琳亦赠珍贵毛笔。抗战时期,杨老的父亲曾以如椽之笔在军旅及抗战根据地大书标语激发军民抗战斗志。

栽下梧桐树,就等凤凰来。去年9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美术基础的退休职工谢让梨得知这一消息,也坐不住了。谢让梨不是刘堡村人,但是相距不远。杨建设喜出望外,双手赞成谢让梨入驻村书画大院。

谢让梨,芮城县陌南镇夭头村人,今年79岁,2002年从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退休。因为他爱好书画,12岁师从芮城书画名人陌南镇柳湾村擅长欧体书法的杨锦波、陌南村擅长书画的张伯坎。渐渐地,在他几十年工作生涯中,书画成了他离不开的一大嗜好。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11年,他创作的绘画作品《和谐之曲》荣获省水利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摄影展一等奖,同时,获《山西晚报》《太原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书画摄影展评大赛二等奖;2012年,被第二届全国老年(大学)书画摄影诗文大赛组委会授予“中华老年兰亭文艺家”称号,绘画作品获得金奖。

退休后,谢老被太原一所学校聘请为油漆彩画、雕塑老师,一干就是七八年,后又在太原一小区担任老年书画学习班的老师,义务传帮带。每逢过春节,义务为居民书写对联成了惯例。

2017年,谢老从太原回到家乡,一边坚持创作,一边主动为家里有喜事的村民写写画画,他常说他不图赚钱就图个快乐。谢老说:“刘堡村建起了乡村书画院,不仅为我搭建了平台,也为广大村民搭建了交流书画的平台,我在这里也可以免费为书画爱好者进行培训辅导。”

东垆乡坑南村的退休教师张铁良,今年76岁,从教40余年,写得一手好字,在陌南中学任教时就担任学校书法爱好小组组长,又被该镇自发成立的书法协会推选为主席。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陌南不少学生和村民都爱上写字、爱上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也在省、市、县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得殊荣。

张老听说刘堡村要成立书画大院后,也想发挥余热,描绘最美夕阳红。他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传给更多有需求、有爱好的人。“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大事,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每个人提笔写汉字开始、从农村开始、从娃娃开始。”他说。

如今,书画大院成立还不到一年,越来越多的村民爱上了书画,有的已经开始学习。其间,三位老人又面临了新的问题:书写的字画如果要装裱,还要进县城甚至去市里。于是,几人又自费购置了电动装裱机,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建设深受感动,经常勉励村里一些书法爱好者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自己对书法的爱好,影响和带动家人、子女、后代,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以此改变过去农闲时节村民只知道打麻将、打扑克的不良嗜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