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我家住宅变迁70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6-17

如今,说起社会的好,人们往往会提到“安居乐业”四个字。想到我家住宅70年的变迁历程,我可以用“巨变”来概括,也可以用“苦尽甘来”形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正8岁。当时我家三口人,即父亲、母亲和我。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家先后搬家十多次,经历了借、买、建三个阶段。

借:就是临时借住在亲朋好友家,但人家家里需要时,就得另找别处。最后,我们家居住在村边半沟里的一孔土窑里,从村里往家里走,坡陡路窄还要急拐弯,若不小心,就会掉到约20米深的沟里。为了行走安全,父亲找人顺沟打了一圈不到一米高的土墙。那时候,居住中的许多困难我已记忆模糊,但是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秋天,连续几天下大雨,我家的窑顶湿透了,突然倒塌下来,砸在母亲的织布机上,机杼和上面的棉布全被砸坏埋住。幸亏当时全家人在坑上吃饭,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买:沟塄上的窑洞实在不能住了。60年代以后,家境有了好转,我家在村里买了三间旧房,四家跻在一个院里,连做饭的地方也没有,但却心情舒畅。

建:到了70年代,我家经济条件逐渐向好,村里给批了一块新宅基地,我们很快在院里盖了三间北房和三间南房。全家人住在新房里,心满意足,享受着居住条件改善带来的喜悦。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家和千万个家一样,用“安居乐业”已经概括不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如今,我的四个子女均已各自成家立业,不仅在县城各有一座独院或者单元楼,有的还根据家庭实际需要,在大中城市也有住房。我和老伴与儿子一家同住,现有独院一座、单元楼一处。说到这里,还想说个过往心事:当年在县城选择住处时,我们全家商量后,选择了万福花园这一处,因为我们联想到了天安门上的巨幅字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更想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 张培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