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义务捐献血小板 一人带动全家人张会一:为生命献上珍贵的礼物

来源:发布者:王捷时间:2019-06-14


2012年,京城走上献血路

1966年出生的张会一,是芮城县南卫乡南卫村人。50出头的他,在别人眼里常常像是30多岁,这一部分是源于他开朗、豪爽的性格,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常年捐献血小板,给他带来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滋润。

提起他第一次献血,还是在2012年。那段时间,他在北京从事装修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闲转,看到北京动物园附近有个献血点。一直以来,他只是像普通人那样知道献血,但从没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出于好奇,他迈出了献血的第一步。

这一好奇不要紧,要紧的是,张会一知道了献血能够救命。后来,忙于生计在各个地方打拼的张会一,没能继续献血,但他对献血的支持和信念,一直没有变。2017年年初,他回到芮城,在县城里开了一家装潢材料店,结识了同村的老乡宋海龙。原来,宋海龙是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建有一个“芮城三献志愿者”微信群。张会一得知后欣喜若狂,毫不犹豫便加入了进去,中断了几年的献血梦终于得以继续。

所谓的“三献”,是指献血、献造血干细胞以及人体器官捐献。起初,群里只有十多个人,如今,这个群已经发展到了160余人,越来越多像张会一一样的同道中人汇集起来。

加入这个群体后,每个月群里都会组织义务献血,张会一了解到,献血小板要比献全血能惠及更多人。由于需求量大,血站里的血小板常常处于短缺状态,于是,他开始每个月去两次运城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在芮城可以献全血,但是血小板需要专业的机器,所以只能去市中心血站完成。”他说。

“献全血半年一次,一年只能献两次,而献血小板一个月两次,一次400毫升,一个月就能献800毫升了。血小板在人体内起到凝血功能,有白血病或生产、遭遇车祸等大出血的人都需要。”张会一说,血小板是通过机器从血液里提取出来的,把剩余的成分回输到体内,然后再循环直至采集完毕,这个时间相对献全血来说比较长,约一个小时。

“有的人害怕针头传染,其实现在技术非常发达,这些完全不必担心,而且献了血小板对人体也没有害处。”他说,“一般人一个星期就恢复了,按照国家规定,半个月献一次,如果不献,人体就自动把它排出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献出去帮助更多的人。”

三年来,他只有一次因血小板偏低献了200毫升,其余都是400毫升,每个月两次雷打不动。张会一笑说自己没统计过自己总共献了多少毫升血小板,不过记录他每一次具体行动的献血证,早已摞了厚厚一摞,有20本了。

惠人惠己,带动全家献爱心

如今血站工作人员的态度,也让张会一特别暖心。“他们态度特别好,每次我献完血小板后第二天,他们都会打来电话,问我头晕不晕、有没有不舒服,我都会说挺好的,完全没有什么不适。”他说,科学的献血方式及恢复方法,对身体很有益处。

“既然献血能帮到别人,自己还能造出新的血液,对身体有好处,为什么不做呢?”张会一说,捐献合适的血小板,既解了他人的燃眉之急,又利于自己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还能为自己和家人储存应急血液,可谓惠人又惠己。

不仅如此,张会一说,在献血的同时还可以帮你检查一下身体,血液有什么问题一下就可以化验出来,“血液对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这能让我们防患于未然”。

多年的坚持,张会一只觉得每次一献血,脑袋都清醒了,身体也舒服了。如果不献,反而觉得头闷闷的。

不过,他献血的这一举动,起初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一开始献血小板,老婆就不愿意,老是埋怨我。”张会一说,不光是爱人张秋丽,还有自己的孩子,也对他不理解。

张会一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张娇1992年生,二女儿张小娇1996年生,小儿子张森1999年生。根据规定,献血的年龄范围在18~60周岁,看着别的志愿者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献血小板,张会一也想同孩子一起去。但是,起初问孩子要不要去献血小板时,孩子总说不敢。“他们一开始都很害怕。我说我会在你跟前,你放心,慢慢地孩子就接受了。”张会一说,他常常会和家里人介绍献血小板的益处,时间久了,儿子主动找到他,对他说“爸,我跟着你去”,这让他兴奋了好久,“只要他们愿意,认可了,他们就会去做这件事。”

如今,张会一的妻子、两个女儿各捐了一次血小板,儿子已经捐献了三次,他们也早已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跟着张会一参与捐献活动。

尽管如此,群里仍有其他志愿者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还有朋友会说他是个傻子,一些人仍对献血有偏见,但每遇到这种情况,张会一都会说:“那是你不献,你献了就知道好处了,救了别人,自己也造了新血,能对身体不好?”

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献血的认知太少。为此,他们常常在群里分享相关知识,每个礼拜还会穿着献血的衣服,在广场里、公园里散发献血宣传资料,普及献血知识,“只有多宣传,才能被人认可。”他说,20多年前献血的人少,就是因为人们不认可,现在技术这么发达,献血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大家开始接受了。

感染他人,用行动传播大爱

张会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他走到哪里,就会将献血的好处说到哪里,普及给周围的人,“我不由自主地就说了,到哪儿都想说,有的人不理你,但我想让更多人知道,遇到不理解的,我就让他慢慢接受。当大家认识到对自身没坏处还有好处的时候,就愿意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正确”。

张会一的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影响了许多人。

一次,张会一在一个理发店结识了一个快餐店的老板,聊到此事。这位老板的爱人曾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输过血,因此他主动加入了志愿者微信群,并积极献血。在张会一的店里,有两个木工也因为他的宣传,加入了献血队伍。

去年,张会一去法院办事,看到一个小伙子愁眉不展,感觉他很着急,便问了起来。原来,小伙子的母亲在县医院急需用血,他二话不说,当即叫上微信群里几个符合条件的群友,为小伙子解了急,而这个小伙子也成了他们的一分子。

还有一次,张会一为自己的儿女报考驾校,结识了芮城安畅驾校的校长畅朋飞。畅朋飞知道了他们献血的事迹,便让张会一在献血时联系他。后来,张会一和老乡宋海龙在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畅朋飞得知后,专门从万荣赶了过去,完成了捐献。回来后,畅朋飞带动驾校的教练、学员一起加入了献血队伍,他还提出,学员只要带着献血证来报名,学费就优惠一百元。

还有一个开瑜伽馆的朋友,也因为张会一的推荐,加入了这个团队,带动很多前来学习瑜伽的人献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他们都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接受了这个观念,愿意将这份爱心传递出去。就像张会一一样,他说自己做这些,也只是因为自己愿意去做。

在他看来,结识什么人就会做什么事,“群里这些都是有爱心的人,我自己也很愿意献一份力”。

虽然现在献血的人相对多了,但是献血小板的人并不多。他说,献血小板对捐献者的要求更高,血压、转氨酶偏高,或者抽烟、喝酒、熬夜等都不符合条件,有的人想献但是达不了标,所以得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多年来,张会一不抽烟、不喝酒,早已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身体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阳光的心态,张会一也越来越开朗,心胸更加开阔。“献血小板一点害处也没有,反而神清气爽,快乐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他笑说。

未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他一样,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有更多人能够加入无偿献血这个群体,而他也会继续自己的规划,积极参与献血宣传,每个月去捐献两次血小板。

因为带着全家一起无偿捐献血小板,张会一这个充满爱心的家庭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他献出的血小板,就像是他赠送给生命的珍贵礼物,这份爱心,让人们看到奉献,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也让这份大爱在这座城里继续绵延沸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