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晚报讯(记者 王捷)近日,晋南民俗文化研究又添新著,苏风屏、叶维宁合著的民俗散文集《故乡三事》,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故乡三事》分故乡节事、故乡农事、故乡红白事三辑。作者以荒年灾月里从河南逃荒落户到山西晋南盐湖区北相镇王桐新庄这个特殊的“移民小村”为背景,以小村父辈们的生活为焦点,以日常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年节、农事和礼仪为线索,以作家自己的体验为视角,通过晋南地域和中原地域大同小异又各有千秋的民俗风情,文学再现了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一带,汉民族生活习俗的由来、融会与现状,以及围绕这些年节礼仪而生发的人间冷暖、悲欢离合。该书浓缩了晋南千百年来因农耕文明形成的民俗文化生态,将晋南地域和中原地域民俗讲究的异同融会介绍,体现了地域民俗文化形态的吸纳、融合与丰富的演化踪迹及脉络,具有民俗学层面的对比学意义。
书中,初一十五,流年节气;犁耧耙耱,春耕秋收;生儿育女,婚丧嫁娶……这些与农耕文明有机结合的文化产物,浓缩在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代人身上,浓缩在一个个特定的日子里,并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焕发出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传导出一种沉甸甸的精神寄托,让读者从中感知风俗民情的演变,感知时代变革中移民村的变化,感知一代人的生活和一个家庭的变迁。
一级作家、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王西兰说:“节事,农事,红白事;童年,村巷,故乡情。苏风屏家里有矿,认准目标,努力开采,终得宝藏。书中一字字,一行行,仿佛田野里诗行般的纵横阡陌,勾起了我们深藏的记忆:那依依炊烟,那声声犬吠,那微微野风,那淡淡乡愁,都让我们身上一暖,眼前一热;又如引来一渠新汲的井水,滋润和清凉了我们焦渴已久、荒芜已久的心田。而风屏也在不断的耕作中,成熟着自己的庄稼,收获着自己的金秋,成长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
一级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周宗奇介绍,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当代民间思想家林鹏先生补充说“学术在民间”。作者以《故乡三事》记述人间节事、农事、红白事,再次诠释了民间充盈着深厚不竭的道德积淀和文化瑰宝,庙堂失之,民间可求;草根不腐,百姓永生!
山西省作协主席团委员、运城文学院院长、运城市作协主席李云峰表示,作为一部文化散文性质的文学叙述,因为出于作者自身深刻体验的主观视角,便传导出一种饱含着起伏其间的深情厚谊,和眼见着这融入血脉的生活形态渐行渐远而泛起的无限惆怅与美好祈愿,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感同身受的文学温度。这也是《故乡三事》成为有别于其他民俗文化介绍作品的一个特点。
(编辑:杨晶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