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涧西魁星阁

两百年文心不灭 崇文风一脉绵延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8

□王宏斌

在新绛县泽掌镇涧西村隅,一座魁星阁肇始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如文星垂地,似古柏栖鸾。历经二百一十载风雨剥蚀,仍飞檐翘角、气韵轩昂;阅尽两世纪沧桑,犹黛瓦覆顶、青砖砌墙。木构含章藏秀,砖雕蕴雅留香,既为村落勾勒古朴天际,更成乡民崇文重教的精神图腾。

与寻常魁星阁相较,涧西古阁的韵味,尽在砖刻木琢的细节之间。二层回廊八柱青冥,经百年摩挲而愈润;柱身六副楹联遒劲,历数代风霜而弥彰。或溯古追今述圣迹,或劝勉后学砥品行,或描摹景致抒情怀,字字珠玑映文脉,句句含章衬书香,人文气息浓如酒,浸润岁月韵悠长。献殿之内,“魁星点斗”壁画虽色微褪,却神采飞扬:执斗挥毫藏锐气,衣袂翩跹带灵光,恰似笔尖蘸取文澜秀,庇佑村落书香长,为古阁添灵动,为文脉赋吉祥。

文脉所系,民俗为根;古风流转,暖意长存。两百余载岁月迁,习俗未改情依然。村中婴儿满月日,祖父轻抱入怀间:裹一袭喜庆红褥,揣一炷清雅馨香,携三枚雪白馒头,踏几许青石板霜,移步古槐之下,祭献文星身旁。途中偶遇第一人,便视作魁星化身降,受邀为娃赐佳名,祈福前程沐荣光,三枚馒头作信物,缘分深浅记心房。这仪式藏着尊崇意,这习俗映着珍视情,让“崇文重教”离匾额,化入世代生活行,成村落独有的文化密码,续乡民共守的精神约定。

阁上楹联,是文脉传承的鲜活载体;字里行间,藏岁月沉淀的智慧深情。北侧先门联曰:“诞降周廷司禄命,神灵清代典文衡”,上联溯周廷之远,下联续清代之长,十四字绘就魁星掌禄、主宰文运的神圣轨迹;横批“凝秀”二字点睛,恰如古阁聚天地灵气,涵人文风华。献门外朝外联:“十七世传承名教,千百年启佑斯文”,暗藏村落始建渊源,诉说涧西人守文脉的执着;朝内联:“尊古圣书垂文章规范,重先贤字立学问法程”,劝勉后人以古圣为镜,不忘学问之本,即便创新为今时要务,仍具穿越时空的思辨力量。东侧联:“文教衍微垣功能垂世,魁名通紫阁德可配天”,盛赞文化如春雨润物,无声却绵长;魁星功德昭日月,盛德可配苍。南侧联:“孝友克敦十七余世,春秋两祭亿万斯年”,道尽“孝亲睦邻、克己敦厚”的村风淳朴,彰显“春秋祭祀、教化育人”的传统绵长。西侧联:“风雨奏清音书声琴韵,云山供远望鸟语花香”,以诗笔绘景,风雨穿阁如弦奏;以雅韵传情,远山近林入画框,自然之美融人文,诗情画意满画堂。

如今,涧西魁星阁依旧静静矗立:黛瓦映朝晖,石柱沐晚霜,木构传古韵,楹联续文长。以建筑为骨,撑起百年沧桑与荣光;以楹联为魂,镌刻文化基因与密码;以民俗为脉,延续崇文传统与期盼。它是新绛大地的文化瑰宝,是涧西儿女的精神原乡,如一盏文灯永不灭,照彻岁月路茫茫;似一脉清流永不断,滋养世代情未央。让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世代更迭中生生不息,在三晋大地上绵延不绝,续写文脉相传的动人篇章,吟唱岁月流芳的不朽诗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