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麻雀的智慧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7

□刘好俭

一天,我沿着北京市东二环河边跑步锻炼,在路边平整的地面上,发现一处宽约1米多、长约20多米的区域,密密麻麻长满了狗尾巴草。这草在我们山西老家叫毛毛草,在北京能见到这么大一片,实在少见。

它的茎干是青绿色的,不算粗壮,却很扎实,从荒地里、石缝里钻出来,一节一节向上生长。阳光下,茎秆表面的细微纹路清晰可见,那是它努力生长的痕迹。顶端的穗子是浅黄带绿·的颜色,一簇簇的毛絮挤在一起,风一吹,那些毛絮就轻轻晃动,凑近了看,能瞧见饱满的籽粒藏在毛絮底下。

它茁壮的茎秆像绿铅笔在地面的“纸”上书写生机。毛茸茸的穗子,又似小狗翘起的尾巴,在风里摇来晃去,向主人献媚。狗尾巴草的茎秆和毛茸茸的穗子合在一起,既像毛笔——直挺的茎秆似笔杆,蓬松的穗子则如饱蘸的笔头,有悬腕欲书的感觉;又像长枪——茎秆是枪杆,穗子聚成一团像枪头,宛如一柄“草木长枪”。

狗尾巴草曾是我童年玩闹的道具,用来编戒指、戴草帽,记录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它的平凡与质朴、坚韧与顽强,也是我做人办事的营养。

正当我细心观察和研究狗尾巴草的时候,飞来了一群麻雀,大约有30多只。它们落在这密密麻麻的狗尾巴草丛中,跳来跳去,有的仰头朝着狗尾巴草叫着,有的低头用嘴巴在地上啄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它们要干什么呀?”我好奇地自言自语。努力观察了好一会儿,我才渐渐明白:原来它们要吃狗尾巴草穗头中饱满的籽粒,可够不着,焦急地跳着,围着草儿只打转,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忽然有一只个头较大、长得壮实的麻雀,朝空中飞去,盘旋了一阵,朝着地下狗尾巴草的穗头俯冲下来。“噢,它是想从空中飞下来,踩着狗尾巴草的穗头,把茎秆压下来,吃到那饱满的籽粒。”

可惜,想法不错,效果不佳,角度不对,失败了!可它毫不气馁,第二次照法袭来,但风太大,狗尾巴草晃动不止,还是失败了。那麻雀再一次飞到空中,盘旋的时间更长,掌握好时机,调整好角度,又冲了下来,这次成功了!那只麻雀踩着穗头,“叽叽”地叫着,高兴地吃着。

这时,旁边有只同样壮实的麻雀动了歪心思,想不劳而获,飞快地跳到被踩倒的穗头旁。但那只成功者,根本不允许它靠近,只要它一接近,就用嘴巴叨它的头部;反复几次,那不劳而获者吃不到籽粒,只好悻悻而去。旁边有几只体小瘦弱者,那成功者看它们可怜,朝着它们叫着,同时用嘴巴叨下籽粒,放到穗头旁;直到那几个弱小的麻雀踩住茎秆,循着穗头吃起来,那成功者才离开,继续重新开辟战场。

有样学样,之后有多只体格强壮的麻雀飞向空中,俯冲下来,反复尝试,也都吃到了饱满的籽粒,而且也有“扶弱抑强”的。此时的情景:有正在飞上天空的,有在天空中盘旋的,有朝地下狗尾巴草的穗头俯冲的,此起彼伏,十分壮观。我还观察到,那只躲在旁边、不劳而获的麻雀,也学着大家飞到空中、俯冲下来,最终靠自己努力获得了劳动果实,想必有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小小麻雀觅食的场景,一连三次坚持的执着、不断调整角度的灵活俯冲、携老扶弱的善举,藏着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自然和生活细节,总能从万物互动中,汲取到成长与处世的智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