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3
秋天的第一片落叶,就砸疼了我的内心。杨建敏老师走了,我竟然不知道!
那次同学聚会,我无意中提到了杨老师,席上一位同学说杨老师走啦。我问走哪里了?说是仙逝了。我骤然一惊,筷子差一点掉到地上。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同学笃定地说,杨老师走的那天,他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学去的,并且送了花圈……
我的伤感犹如这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漫无边际,我怎么就不知道呢,怎么就没人告诉我呢?
初识杨建敏老师,我还在芮中上高二,杨老师刚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分到了138班带语文。讲台上的她,身材微胖,齐耳短发,胖乎乎的圆脸很是和蔼,精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斯文可亲的样子,讲起课来,一口脆生生的陕西腔煞是好听……
说实话,在班里我算不上好学生,理科很一般,文科一般得很,平日里沉默寡言,课堂上又不主动活跃,自然引不起其他老师的注意,混迹众生中,泯然众人矣,能叫上我名字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但,对于语文,我则是天生的喜欢,吟诗唱词,挥洒自如,舞文弄墨,如鱼得水。每次作文,总能引起建敏老师的热切好评,在课堂上被诵读讲析,并作为范文在全班传阅。从她厚厚镜片中投过来的欣赏鼓励的眼神,让人感觉暖暖的……
学校放了暑假,家里生活困难,为了补贴家用,我骑着家里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前往大王镇的葡萄园里趸了两筐葡萄,在自行车后衣架的两边各挎一筐,带着从邻家借来的秤,一溜风似的翻沟过涧去县城摆摊。摆来摆去,就积累了经验:“坐在摊上等,一天不见钱,光在街上转,一颗别出筐,要想卖得快,家属院中跑!”于是,我开始了“小巷游击战”,整个暑假,总有一个青涩的贩卖声在大街小巷游荡。记得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大中午,我正在魏园小巷里一个家属院门口大汗淋漓地卖葡萄,突然来了一个人站在人群中盯着我看了半天,最后惊讶地道:“孟华,你还干了这事,卖得了葡萄?”我闻言一惊,一口熟悉的陕西腔普通话让我一下慌乱起来。抬头一看,啊,果然是杨建敏老师。她满脸的惊讶,眼神中透着一种深深的疼惜:“孟华,去我家喝口水吧。”“不了,杨老师!”紧张之余,我都没有想着给杨老师送上一捧廉价的葡萄,就骑着车子仓皇而逃……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是深秋。
杨老师带我们语文课也许只有一年,又可能不到一年,就换了其他的老师。虽然多少年过去了,但偶尔想起杨老师那欣赏的、鼓励的、怜惜的各种目光,在我的青春时光相互交织,内心仍然是温暖的、感动的、极其难忘的!
叶子持续再落,一片、两片、三片……望着树叶不断离开树干,我不由得黯然伤神:这是一个离开的季节,但显然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走在空旷的街头,凛冽的一丝寒意让我内心一紧。望着这个即将逝去的秋天,我不由得想:在前几日秋雨绵绵送别杨老师的庞大队伍中,应该有一个当年贩卖葡萄的乡下少年为她送上一个花圈,再深深地鞠躬告别。不为别的,只为青春背后的那缕暖光!
■梁孟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