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2
□杜东明

静坐灯下,缓缓打开王河荣先生《壁纸》线上摄影作品展页面,恍若踏入一场别具意蕴的自然人文景观之旅。欣赏《壁纸》,若用两字概括感受,便是“惊艳”;若仅用一字,那便是“绝”。这次王河荣最新展出的摄影作品,确实堪称惊艳之作——既有独特视角,又有思想深度,更留有余味供人细品。
《壁纸》展分为国内篇与国外篇两部分。其“绝”不仅在于作品兼具鲜明的艺术个性、深厚的传统功底、强烈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人文情怀,更在于他的深刻思考:如何在更深层面上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重自然、重生命、重灵性的美学精神。一幅幅作品以多样表达手法,在光与影的交织、色彩与线条的诗意运用中,实现现代构成意识与传统写意精神的交融,真正做到于“似与不似”间超越物象外形,直抵精神内核,大幅强化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观其作品,无论是展现磅礴气势的风景名胜,还是捕捉乡土情趣的生活场景,王河荣都精心布局画面,让色彩、线条、光影相互生发、彼此映衬,共同构建出既空灵通透又浑厚饱满的独特审美空间。而对虚实关系的精妙掌控,更让画面在雄强厚重之余不失灵动,蕴含着令人回味的哲思。从黄河壶口的磅礴气势、万里长城的绵延壮阔,到鸣沙山的驼队光影、张家界的群峰竞秀;从婺源的晒秋斑斓、三清山的云雾缭绕,到千户苗寨的建筑风情、黑水城的暖调氛围;再到日月潭的生态之美、堰坪梯田游客留影的“天人合一”意境,以及南风广场上交谊舞的温情景象——这些丰富多彩的场景,经他以纯正且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提炼升华,被赋予了崇高而永恒的诗意。

《壁纸》,是王河荣对摄影形象语言的极致锤炼,是对时代气韵的磅礴表达,是对生活本质的真诚热爱,是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守护,更是对理想审美境界的执着追寻。作品不仅呈现美、诠释美,更重要的是为观赏者营造出多维度、全感官沉浸的空间风貌,尽显不同地域的独特特色。
《壁纸》能赢得读者喜爱,不仅在于高妙的摄影技巧,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的人格境界与人生智慧。王河荣摄影创作境界的自然流露,源于年复一年的学问积淀,最终凝练成一个个典型瞬间。这些看似平淡却动人的画面,既是对他十余年摄影艺术创作历程的深度梳理,更诠释了一名退休干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对艺术的热忱追求。
我与王河荣相识于运城市老年大学摄影班。他曾应邀走上讲台,为摄影班学员传授创作经验。授课时,他深切感慨,河东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自己的摄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作品环节,他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题材立意、观察提炼、画面构成、拍摄技巧等方面,分享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其才思敏捷和精彩讲解,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到摄影家的情怀与担当。
真情致胜,专注致远。《壁纸》是继2003年王河荣的《年轮·岁月》作品展后,第二次展出佳作。近年来,王河荣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收获颇丰:作品《放飞梦想》获山西省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优秀奖;2019年,《手艺人》等6幅作品入选山西画报新媒体主题摄影展,3幅作品获“雪华杯”山西赛区三等奖,《峡谷秘境》获运城市摄影家协会第四届摄影艺术展三等奖。此外,他还有31幅作品先后刊登于《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及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壁纸》展饱含浓郁的地域特色,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与梦想。作品中,一个个地理概念被升华为兼具抒情与象征意味的形象语言,形成契合当代审美与主题需求的创意表达。王河荣表示,希望《壁纸》展能为读者带来别具特色的观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