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艺高誉梨园 眉户添彩人

——追记著名眉户表演艺术家郭高计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30

王思恭

郭高计与演员荆俊搭档演出《女儿的心愿》剧照 (资料图)

临猗县眉户剧团建团70多年来,始终坚持编演现代戏的创作方向,成为多次赴京、三拍电影的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团体会员,被誉为全国编演现代戏的一面旗帜,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表彰奖励。上述荣誉的获得,老艺术家郭高计功不可没。

艺术精湛 亮点频频

原籍临猗县的郭高计生于戏曲之乡。建团之初,他的父亲郭效东曾任临猗县眉户剧团业务团长。环境的熏陶,使他自幼酷爱戏曲,建团不久即加入剧团。

过人的天赋、刻苦的训练,使郭高计很快挑起了艺术创造的大梁,擅长刻画各类人物的特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的红军连长金明、《欧阳海》中的欧阳海、《白毛女》中的大春、《红心朝阳》中的生产队队长张大奎等角色,或性格直率、刚强果断,或足智多谋、老练稳重,均演得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而在《沙家浜》中的刁德一、《红灯记》中的鸠山、《祥林嫂》中的鲁四老爷等角色,或狡猾阴险、凶恶残忍,或封建固执,均揭示得生动鲜活。

善于研究剧本、深入观察生活、仔细琢磨人物、注重人物内在情感的精准表达,是郭高计表演艺术的一大优势。他扮相俊朗、表演大方、做功细腻、风趣幽默;嗓音洪亮,唱腔优美,字正腔圆自然流畅,具有深厚、老道的艺术功力,大角色、小人物,正面典型、反面人物,均演得游刃有余。别的不说,单是农村的生产队队长他就演了7个:《胡乐乐小传》中的队长水来贵、《红心朝阳》中的张大奎、《一颗红心》中的田明、《杏花村》里的二强,以及《山花》《五把钥匙》《万山红遍》中的队长。每个队长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形象不同、剧情不同,郭高计总能演活该剧中的“这一个”,绝无雷同之感。

爱情,是永恒的戏曲主题。演绎农村青年的感情生活,在郭高计的舞台生涯中也占有突出位置。他在塑造《女儿的心愿》中的石头、《乐朝天说媒》中的二猛等人物时,着意表达农村青年勤劳、善良、老实,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他在《唢呐泪》中塑造的木墩形象,则达到艺术之巅。在村口无意发现小燕与春喜幽会时,他饰演的木墩着意表现意外、惊讶与好奇,随即蹑手蹑脚地溜到大石头旁,跪在地上窥探,通过面部表情与眼神的微妙变化,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与寡妇桃叶相会时,桃叶主动,单身汉木墩木讷,穿上桃叶做的新衣走路时,木墩那憨态可掬、令人捧腹的台步,均是惟妙惟肖的神来之笔。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在观看《唢呐泪》后对郭高计说:“你不要叫郭高计,你干脆就叫‘木墩’吧”!“木墩”成了郭高计的别名,也成了临猗县眉户剧团的品牌。

2014年11月,由运城市委宣传部点题、荆俊参与组织并演出、临猗眉户四大台柱悉数登场的《一颗红心》《唢呐泪·河湾情》专场演出中,73岁的郭高计出场即赢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其艺术影响可见一斑。

为拓展表演空间,郭高计转型“触电”,1986年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拍摄的电视剧《神医之路》中成功扮演了农民王才才,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多次播放,颇受好评。

勤奋敬业 佳作迭出

1984年,驰骋舞台三十载,与李英杰、张俊芳、范琳并称临猗县眉户剧团“四大台柱”的郭高计,迎来了艺术生涯的转折与挑战:被组织上任命为剧团的导演。

面对新的任务,郭高计认真总结多年来的艺术经验,潜心学习导演理论,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融会贯通、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迅速进入导演角色。

每排一部戏,郭高计都要进行充分、细致的案头准备,结合主要演员的表演特点,确立该剧的艺术风格。在总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他凝聚剧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启发、调动演员再度创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对音乐、灯光、舞美、伴奏各个专业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求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郭高计不是专职导演,大量演出剧目还得他出台,案头工作只能在晚上12点之后加班进行。谁也数不清他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人们看到的,是他熬红的双眼和头上渐显的白发。多年来,他成功导演了《三月三》《三世仇》《一家人》《杨三姐告状》《赶花轿》《酷情》等20多部戏,得到业内外人士高度评价。他执导的《家庭公案》轰动运城地区1984年国庆节戏曲调演大会,他联袂演出并合作导演的《唢呐泪》荣获全国第七届现代戏年会表、导演奖,并被拍为眉户电影艺术片。

视野开阔 精明强干

1993年年初,从艺40年、已届“天命”之年的郭高计被任命为团长。面对文化市场多元化冲击、剧团重重困难的严峻形势,郭高计集思广益,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提出了“出戏、出人、走正路、出效益”的发展思路。为此,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任8年,他始终把“出新戏、锻精品、上台阶、增品位”作为剧团第一要务,先后排演了《杨柳春》《儿女奇缘》《野黑豆》《戏魂》《小院风波》《新隔门贤》等一批眉户经典,取得了社会效益、内部效益双丰收。其中,《杨柳春》参加了1994年全省地方戏观摩演出,荣获编剧、表演等10项大奖;《戏魂》参加1997年全省现代戏交流演出,连获9项奖励。

1998年4月,郭高计多方征求意见,精心运筹,集中全团力量,将《戏魂》再度创作、提炼升华为《戏缘》,经时任运城地委宣传部部长王大高提议,由原运城地区蒲剧团导演韩树荆执导,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武俊英扮演“女一号”李月英。剧团则以范琳领衔、李英杰、王彩燕、韩变勤等艺术精英联袂主演。经过倾力打造,该剧以全新风貌问世,取得轰动效应,倾倒城乡戏迷,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录制光碟,投放文化市场,在戏剧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担任团长期间,郭高计重视人才培养和演出剧目的出新,为闫慧芳、李崇喜、杨俊鹏、杨强、王彩燕、卫城红、侯娟、冯海荣、畅萍等一大批新秀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促使大家很快成为挑大梁的艺术骨干。他还对学员耐心启发,分析剧情人物,讲解表演要领,使新学员深受教益。

郭高计的一大创举,是在运城戏剧界率先走出了一条文企联姻之路。他多次汇报,多方协调,出台了《临猗县戏剧家、企业家联谊会章程》,提出戏剧工作者帮助企业编演文艺节目,培训文艺骨干,帮助企业组织慰问演出,进行广告宣传,促销企业产品。企业则为戏剧工作者传递信息,提供项目,支持经费。这一章程的问世和实施,极大地拓展了剧团生存、发展空间。

任职期间,郭高计和临猗县眉户剧团多次参加演出,受到国家、省级主要领导的肯定。任职期满,郭高计主动将离任报告递交有关领导,离开领导岗位,至今被业界传为佳话。

郭高计以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和骄人业绩,在近现代戏剧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勤奋敬业、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为戏曲艺术的后来者树立了表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