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30
在第四届蒲剧艺术周中,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二团带来的蒲剧《银屏公主》亮相蒲景苑,对于第一次观看这出传统剧目的笔者来说,可谓惊喜连连。演员们用成熟的表演和细腻的艺术表达,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将亲情与法理的博弈、个人与家国的取舍娓娓道来。
从剧情来看,蒲剧《银屏公主》讲述了银屏公主之子秦英在金水桥玩耍钓鱼,恰逢势高权重的詹太师下朝,开道鸣锣的声音惊跑了秦英刚刚上钩的鱼,年少气盛的他在争执中失手打死太师,这一意外举动将整个家族推向风口浪尖。一边是太师之女詹贵妃为父鸣冤,要求皇帝严惩秦英、为父报仇;一边是秦英之父、驸马秦怀玉奉旨征西在外,银屏公主失了主意,绑子上殿。
作为全剧文戏的核心,“绑子请罪”无疑是最具看点的,这在其他剧种的版本中也是演员们的重头戏。演出二团的演员们在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中,将不同人物面对亲情与大义之间的复杂心情,转化为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语言,戏剧碰撞直击观众心底。
舞台上,任超群饰演的银屏公主初见皇帝父亲时,唱腔低回婉转、如泣如诉,“金殿上绑娇儿泪如雨洒,尊一声万岁爷细听根芽……”每一个音符都裹挟着母亲的悲痛与无助,拖腔处的微微颤抖,将其内心的不舍与绝望缓缓铺陈。当詹贵妃控诉秦英罪行,皇帝犹豫不决时,她的唱腔又陡然加快,一声“秦门中世代忠良把国保,今日里却为逆子把心焦”,急促的唱腔中透着她的急切与辩解,将剧情的紧张感拉满。这样唱腔的转换,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具象化,让观众能够清晰感知到银屏公主从悲痛到急切,再到无奈妥协的心理历程。
角色动作也是将情感具象化的关键。剧中,银屏公主“绑子上殿”时,演员脚步沉重缓慢,与刚出场时的俏皮灵动形成鲜明对比;跪地求情时,演员身体前倾,双手前伸,眼神中满是哀求。最令人动容的是她欲摸秦英脸颊又收回手的细节:先是本能地抬手,在即将碰到儿子脸颊时又在空中一顿,随即无力垂下,转而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这一系列连贯又细腻的动作,没有一句台词,却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不需要过多言语,便让观众读懂了那份“割心头肉”的痛苦。
剧中的武打戏份,更是将蒲剧的“硬功”展现得酣畅淋漓。第四场“破敌凯旋”中,在多方争议、劝说之后,皇帝权衡再三,未斩秦英,命令其随母出征,戴罪立功。“战场”上,演员们的武打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无论是长枪对刺的惊险,还是短兵相接的迅猛,都精准到位,极具视觉冲击力。银屏公主披挂上阵,一套“枪花”耍得虎虎生风,配合着急促的锣鼓点,将女将军的英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秦英的一双“铁锤”耍得虎虎生风,在“战场”上力破敌军。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观众在感受蒲剧武戏魅力的同时,也为角色的成长与蜕变而动容。
“演员们演得挺好,把割不断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人心里暖暖的”……演出结束,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下,台下观众的掌声却久久不息,离开时讨论声不断。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传说,更是对亲情、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共鸣,让古老的戏曲与当代观众产生心灵链接。
(杨颖琦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