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0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千年前,陶渊明笔下的诗意田园,在今天正成为当代年轻人在网络游戏中度过的生活日常。近期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朋友看我情绪低落,便扔来一句“试试‘星露谷’,专治精神内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开这款网络游戏,没想到一玩就陷了进去:在庄园里开垦荒地,春种秋收,晚上还可以坐在亲手挖的池塘边钓鱼、看星星,连舒缓的BGM都像自带治愈滤镜。这款庄园游戏,让年轻人在像素世界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田生活。
回溯十几年前,“QQ农场”也曾席卷我们的生活。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帮好友浇水施肥,简单的“播种-收获-偷菜”式的循环,成为当时互联网用户的共同记忆。那时的“赛博种田”更偏向社交互动,是快节奏生活里的碎片化消遣。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完善,诸如《星露谷物语》《桃源深处有人家》等模拟经营游戏的出现,让“种田”从“娱乐”变成“治愈”选择。游戏里有四季分明的轮回,春天的草长莺飞、冬天的皑皑白雪,每种作物都有专属生长周期;还有鲜活立体的小镇居民,每个NPC都藏着温暖的故事;更有高度自由的玩法,可专注种田养殖,也能挖矿探险、酿酒烹饪,甚至“挂机”发呆一整天都无人指责。
年轻人沉迷这款种田游戏,除了骨子里里自带的农耕基因,更重要的是在寻求现实中稀缺的确定性与松弛感。现实生活里,加班、内卷、计划被打乱是常态,而游戏中“播种就会发芽,付出必有收获”的即时反馈,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正向回应。有人在疲惫时打开游戏,仅仅是看着作物成熟、动物嬉闹,就能抚平焦虑。正如玩家所言:“这里没有KPI,没有比较,失败了可以重来,不想努力了就当条‘咸鱼’,这才是理想生活的模样。”这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虚拟体验,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从赛博世界延伸到现实生活。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虚拟耕作,纷纷在方寸空间里开辟“现实农场”。阳台小菜园、工作间绿植悄然走红,阳台主角也从文竹、绿萝等绿植换成青菜、小葱、辣椒等蔬菜。在社交网络分享种菜经验,空闲时提着水壶、拿着小铲子去打理“菜地”,收获的蔬菜分给邻里好友,这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真实体验,让大家寻回了久违的烟火气与归属感。从网友晒种菜成果到年轻人分享阳台种植秘籍,“种菜”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而成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新风尚。
从“QQ农场”的社交消遣,到《星露谷物语》的精神治愈,再到现实中的阳台菜园与共享农场,年轻人对“种田”的热爱从未褪色,只是多了层对生活本真的思考。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他们用虚拟按键或真实劳作,对抗着快节奏带来的焦虑与浮躁,追寻着“播种与收获”的简单美好。这种从赛博到现实的“归园田居”,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寻找生活的平衡与意义——毕竟,无论是虚拟农田里的像素作物,还是阳台花盆里的鲜嫩青菜,都承载着人们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这正是当下最动人的生活风向标。
(杨颖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