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6
■邵帅杰
蒲剧是自带乡土气息的。与其他剧种相比,蒲剧具有黄土高原特有的厚重深沉生命底色。也就是说,蒲剧的美恰恰是存在于乡土之中的。蒲剧有着独特的韵味,正如那九曲黄河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尘土一般,渲染出天下独有的那一抹黄色。蒲剧的每一个音符都跳跃在田间地头的苹果树上,也跳跃在每一个忠厚老实农民的心间。
起初的蒲剧,是极可体现出晋南人民豪爽的性格,所以须生的演唱风格多高亢激昂。在蒲剧舞台上有一个璀璨的星——阎逢春。阎逢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了一个独特韵味的演唱风格,形成了高音嘹亮、低音浑厚、苍劲有力、技巧丰富、表演细腻的阎派艺术。阎逢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沙哑的嗓音像极了京剧周信芳大师,他二人对衰派老生的塑造打动着我的内心。但是,随着笔者对蒲剧的逐步了解,发现有些演员和戏迷故意效仿阎逢春的沙哑嗓子,而没有结合自己的先天条件,导致嗓子横塌,出现怪音,反而不好听,已经失去了戏曲讲究的“美”了。但是观众还错误地认为阎派就应这样,认为阎派的韵味就在这里。
直到笔者遇见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青年新秀——南征。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会想到“南征北战”,这就是他,在戏曲舞台上南征北战。他的嗓子好听有特色,不同于大众阎派演员,他会自然将嗓子打开,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还不脱离阎派的韵味。同时出现了争议——这不是阎派,这是“美声”。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所有艺术门类,是先辈的艺术结晶。戏曲具有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特点,蒲剧亦是如此。蒲剧能够流传五百多年,靠的就是不断地吸收先进优秀的艺术形式,从而丰富发展自我。如果蒲剧不去吸收,不去包容,那么也不会取得今日的成绩。
蒲剧当下的核心发展命题,应是突破地域局限、扩大受众群体,而富有感染力与辨识度的艺术表达,正是其吸引新观众、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关键。
2024年6月22日,蒲景苑的折子戏专场中,南征主演的《战冀州》登台亮相。现场一对外地夫妻曾于前一日观看他主演的《辕门斩子》,见他上场便说:“我们昨天看过他的戏,唱得真好,今天的马超也十分出彩!”南征摒弃了故意沙哑的演唱方式,而是自然打开嗓子唱出动听的音符,让自己的嗓子寿命大大延长,这是一种极其正确而科学的做法。能让外地观众对蒲剧产生好感,正是青年演员在传承与传播剧种中作出的切实贡献。从杜丽娜将蒲剧带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南征用表演赢得外地观众认可,这些都是蒲剧“走出去”的生动实践。
有人质疑:“蒲剧本是晋南地方剧种,何必强求外地观众喜爱?”实则在戏曲历经低迷后逐步回升的当下,提振蒲剧生命力才是首要任务。这不仅需要培育优秀演员,更要拓宽受众版图。既要挖掘年轻观众群体,也要吸引外地戏迷,通过横向拓面与纵向深耕的双向发展,蒲剧方能拥有长远未来。这一观点虽存争议,但经时间与实践检验,必将彰显其价值。
优秀演员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傲气”的初心,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舞台上的硬功夫,更要有台下的好德行。反观部分演员,稍有名气便目空一切,下乡演出时偷工减料、敷衍观众,绝非合格的艺术从业者。而南征始终秉持“恨戏”的态度,无论在哪演出都全力以赴。他常因表演投入而舞断绑靠旗的绳子,却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数次深夜在蒲景苑录制《战冀州》至次日清晨,仅休息五小时便赶回剧团筹备晚间《拆书》演出,三百六十度飞跪、椅子功等技巧动作丝毫不打折扣,下台后大口喘气的模样令人动容。下乡演出时,他毫无架子,主动与戏迷握手,还会叮嘱老年戏迷保重身体。这般台上台下皆具品格的演员,值得尊敬,更值得学习。
《战冀州》里,每一个摔打从来不偷工减料,即使自身有严重的颈椎病;《拆书》里,椅子稳稳地扎在地上,离不开没日没夜的反复练习;《跑城》里,翻飞的帽翅,洒脱的髯口,形象的老年身姿,是向大师的学习以及对生活的观察;《更上一层楼》里,婉转动听的唱腔,离不开他自己努力琢磨的科学发音方式。如今的蒲剧舞台上有南征这样有思想的演员是可喜的现象,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蒲剧,而是擅长吸收各个剧种的优秀特点:《西厢记》中的张生,融入了越剧小生的表演方式,更加富有雅姿;《徐策跑城》中的徐策,采用了京剧老生的抹脸妆容,徐策的老态更加凸显;《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吸收了秦腔和河北梆子的表演手法,人物更加细腻。我们就是需要这么有思想有追求的演员,坚守在蒲剧的舞台上,为自己家乡的戏曲发光发热,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蒲剧事业。
黄河边上的一株株芦苇在南风中摇晃,一句句蒲剧唱腔在黄河水中翻涌,晋南人民对蒲剧的热爱就存在于徐策上下翻飞的帽翅,小梅英的手帕扇子,翠莲的担子,伍子胥的髯口,关公的大刀……蒲剧是那样的沁人心脾,曾几何时,阎逢春的《逃国》、王秀兰的《杀狗》、筱爱娜的《三上轿》、裴青莲的《骂殿》、杨翠花的《断桥》、田迎春的《麟骨床》……大师级人物活跃在晋南的土地上,人们是多么幸福而难忘啊。而如今庆幸的是,蒲剧后继有人,有一批青年演员带着先进的思想,振兴蒲剧的毅力,向我们走来,向广大老百姓走来,向蒲剧的未来走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