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联韵长存寄深情——追念河东楹联名家何沁学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5

□赵若迪

窗外的秋景褪去了往日的鲜活,一如此刻沉郁的心情。指尖摩挲着手机里那张褪色的合影,何沁学兄长的笑容依旧温和,可那个曾与我们一同挥毫泼墨、畅谈楹联的身影,却已化作记忆中最珍贵的念想,永远定格在了2025年的深秋。

与沁学兄长相识于2007年,彼时运城市楹联学会恰是意气风发之时。我们因联结缘,一见如故,在平仄对仗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为人谦和热忱,对楹联文化更是痴迷至深,无论是河东网联坛对句的构思,还是最佳对句的点评,他总愿倾尽全力,字斟句酌间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作为学会常务副会长,我们并肩作战,一起组织楹联大赛、筹备文化活动,那些在微信上共同推敲联语、在活动现场相互鼓劲的日子,如今想来依旧温暖。他的才情与担当,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推广楹联文化的道路。

10月中旬,得知沁学兄长病重的消息,我与姬晋魁老师当即搭乘高铁赶往太原看望他。推开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紧,几乎不敢相认——曾经精神矍铄的他,此刻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往日里谈笑风生的模样荡然无存。可即便被病痛折磨得气力全无,他见到我们时,眼中依旧泛起光亮,拖着病体艰难地与我们交流。他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病情,反而一遍遍问候岳会长的近况,关切地询问学会近期的活动安排,言语间全是对楹联事业的牵挂。病床前的空气格外沉重,我看着他虚弱的模样,心中翻涌着难以言说的痛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只能强忍着不敢落下,生怕惊扰了这份最后的安宁。

临走时,我代表市学会送上了慰问金,略表心意。他执意要留我们吃饭,弟弟何旭也紧紧拉住我们,盛情难却。可彼时我满心都是对兄长的心疼与不舍,实在没有半点食欲,只能婉言谢绝,在他留恋的目光中潸然离去。走出小区,秋风拂面,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我知道,这或许就是我们与沁学兄长的最后一面。

从太原返回运城的高铁上,我与姬老师一路沉默。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与沁学兄长相处的点滴:一起为构思佳句的热烈讨论,一起为筹备活动的耐心细致,一起在学会年会上举杯共话未来时的憧憬与期许。那些岁月里的欢声笑语,如今都化作了利刃,刺痛着我的心。我深知,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可那份对楹联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却从未因病痛而消减。

如今,沁学兄长已然离去,可他留下的楹联佳作依旧在亭台楼阁间熠熠生辉,他对楹联事业的赤诚与坚守,也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虽然落幕,却依旧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往后岁月,每当我们在平仄韵律中徜徉,每当看到社区里那些承载着共同记忆的楹联,总会想起沁学兄长的身影。

愿兄长在另一个世界无病无痛,依旧能与楹联为伴,畅叙雅情。而我们,也将带着他的遗愿,继续深耕楹联文化,让“运城楹联”走得更远,让“河东流派”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不负他生前的期许与付出。

联韵长存,故人难忘。何沁学兄长,一路走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