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关汉卿的足迹、籍贯和作品(中)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7

□关英才

临猗关汉卿大剧院 (资料图)

我们再看一下“关汉卿籍贯解州说”。其依据是史学家朱右著的《元史补遗》。

朱右,浙江人,明初被官府调去编修《元史》,曾做过翰林编修、晋府右长史。他精于史学,研究了关汉卿的身世后,对钟嗣成的“大都说”予以否定。他在《元史补遗》中说:“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六十本。世称宋词、元曲,然词在唐人已优为之,惟曲自元史。有南北十七宫调。”自《元史补遗》出版后没有新材料出现前,学者文人关于关汉卿籍贯都沿用了“解州说”。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1958年在《戏剧报》中发文说:“关汉卿生于解州,长于平阳,流落大都,客居临安(杭州),死于河北安国。”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关汉卿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后,全国各地剧团纷纷争拍其剧作影片。那时彩色胶卷很贵且进口很难,据说拍摄或放映中,每秒24格中的一格胶卷价格超过7公斤大米,当时国内仅有供拍一部片子的胶卷量。最后,周恩来总理拍板,让关汉卿故里的运城蒲剧团用这套胶卷拍摄了蒲剧戏剧片《窦娥冤》。

在当时的史料研究成果下,关汉卿出生于解州,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可以说,离关汉卿真正的出生地只差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们临猗县关汉卿戏剧研究会通过认真研究、系统考证,对关汉卿的出生地又有了新的发现,证据有四:

第一,2011年,运城市关氏宗亲会整理编辑各县(市、区)各村的关氏族谱时,时任运城市关公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孟海生,在临猗县关原头村一本清代的《关氏后裔族谱》中,发现关汉卿六代人的清楚记载,认定关汉卿是临猗县关原头人。福建莆田、中国关氏宗亲总会副会长、中国关氏族谱主编关启新对该族谱进行了审读、论证,认可了这一发现。《三晋百位历史名人传记宗书》之《关汉卿传》一书,在记载关汉卿父亲、伯父的名字时,也抄录了关原头村清代《关氏后裔族谱》中关季元、关叔元的姓名。此外,关原头村关家家庙中留存的关氏牌位上,明确写有“著作郎关汉卿”字样。

第二,笔者在研究关汉卿现存的18出剧作时,发现其中许多道白语都使用了临猗关原头村的方言。如《窦娥冤》中,窦娥对桃杌辩白:“谁知他两个倒起了不良之心,冒认婆婆做了接脚。”临猗关原头恰好就将阿伯与弟媳续婚称为“接脚”。《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张珪害怕着急时唱:“唬得我,似没头鹅,热地上‘蚰蜒’。”“蚰蜒”是蚯蚓的俗名,也是临猗、关原头的土语称呼。《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王母唱:“怎奈一家一计,肠肚萦索;一上一下,话语熬煎。”“熬煎”一词也是古郇、关原头“发愁”的方言。王母还有一句唱词:“若是我两次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尧婆”的叫法,出自盐湖区尧庙,也传入临猗关原头村。《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赶趁”一词,也是关原头村的土语。笔者认为,关汉卿戏剧中这些典型的临猗关原头村的方言,就是关汉卿出生于关原头村最好的注解。

第三,笔者考证了解州古今隶属区域的变化,今盐湖区解州镇在东汉时属猗氏县地,直到北周才成为解县县治。1980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新华词典》第299页载“关羽,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旁证了解州古时隶属猗氏管辖的事实,因此也可以说关汉卿是古郇关原头村人。

第四,2018年,山西省图书馆历史名人考察组来到关原头村考察后,得出结论:“关汉卿籍贯是临猗县关原头村,也可以说是解州人。”《山西日报》亦发文称:“关汉卿可能是临猗县关原头村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的研究让关汉卿出生地“解州说”进一步延伸到了县,到了关原头村,补齐了关汉卿籍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今,临猗县已新建了气势恢宏的“关汉卿大剧院”,关原头村也高塑了关汉卿石像,让这位戏剧大师的故里印记更加鲜明。

艺术风格

关汉卿是世界级戏剧大师,其艺术风格历来谈论者众多,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结论亦多歧见。直到清末王国维才给出29个字的评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之后,也少有名人、大家就此做过专题论述。笔者数次拜读关汉卿现存的18出剧作,深感其艺术成就博大精深,因同为关姓,责任在肩,在此就其艺术风格谈谈个人看法。

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戏剧创作中,人物塑造是核心。西方一些剧论家认为,“一出戏的永久价值在人物塑造”。关汉卿作为戏剧巨匠,肯定要根据自己的意图,着力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纵观其现存所有剧作,出出都塑造了个性独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之立于舞台,存活千年。《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就塑造了一位有别于《三国演义》中的大智大勇的关羽。

剧情一开始,便将当时政治军事斗争的严峻形势展开:东吴的君臣密谋策划,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荆州,定下3条妙计“设宴埋伏、先礼后兵、逼索荆州”,一下将关羽推到了刀光剑影、生死攸关的风口浪尖,为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创设了环境。

关羽还未出场,关汉卿就大力烘托渲染,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之口先显其神勇:“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鬓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拥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唬得他七魄散,五魂消……”

关羽一出场,便对其子关平纵论天下大事,指出创业不易,写出他的高瞻远瞩、思虑深远。当得知鲁肃邀他赴宴,关羽毫不犹豫:“你先回去,我随后便来也!”尽显气度不凡。其实,关羽早看破其中伎俩,说:“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也不是待客的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足见关羽慧眼识奸,洞若观火。他之所以敢单刀赴会,也是做了周密安排:他让关平旱路摆着马军,水路摆着战船,自己也做了充分准备:“先下手强,后下手殃,我一手揪住宝带,臂展猿揉,剑制秋霜”“我看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面对暗潮涌动,关羽胸有成竹,可谓智勇双全。

关汉卿做足铺垫后,让关羽直面险恶,唇枪舌剑迎战鲁肃。面对鲁肃口口声声说“荆州是俺的”,这里的关羽,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羽无以对”,而是义正辞严地驳斥:“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么枝叶?请你个不克己的先生自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关羽正是抓住这一点,掷地有声、有理有节,在心理和气势上压倒了对方。接着他说:“我这剑界,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啊!莫不第三遭到你了!”“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叫你鲁肃亡!”鲁肃虽早有埋伏,却不敢贸然下手,吓得连连辩解“并无埋伏”,直到乖乖将关羽送上船。至此,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鲜明地树立起来了。

鲜活的舞台语言。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最突出的是诗歌的抒情性和民间俗语的质朴无华、通俗生动。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中,为富不仁的赵太公诬陷奶母王氏饿瘦他的儿子,逼着王氏在大雪天扔掉亲生骨肉。王氏不忍,唱道:“哎,儿也,咱两个须索今日离别,冤家定是前生孽,这孩儿仪容清秀,模样儿英杰。我熬煎了无限,今苦了偌些。我和他是吃了人多少唇舌,不由我感叹伤嗟!我,我,我,今日个母弃了儿,非是我心毒,是、是、是,更和这儿离了母如何的弃舍!哎!天也!天也!俺可便眼睁睁子母每各自分别,只恁般运拙。这冤家苦楚何时彻?”“我这里牵肠挂肚把你孩子舍,跌脚捶腿自叹嗟。望得无人,拾将这草料儿遮,将乳食再喂些,我与你且住着,儿也,就是这官道旁边,敢将你来冻杀也!”这段唱词,句句撕扯着一位母亲的心,也在撕扯着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心。它的句式和诗相近,蓄含的感情却比普通抒情诗更强烈。明人孟称舜说:“汉卿曲如繁弦,促调风雨骤集。”无疑这是诗的境界,以感慨取胜,而不在堆砌辞藻,只有具有诗人气质的剧作家才能达到。

关汉卿戏剧语言另一个特点,是善于运用民间俗语,“以浅显的语言创造精深的艺术境界”。在《救风尘》第三折中,恶少周舍害怕救宋引章出虎口的赵盼儿答应嫁他是骗局,说:“奶奶,你孩儿肚里是驴马的见识,我今去家把媳妇休了,奶奶,你把肉吊窗儿放下来,可不嫁我,做的个尖担两头脱。奶奶,你说下个誓着。”赵盼儿说:“周舍,你真个要我赌咒?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我着堂子里马踏死,灯草折坏儿骨,你逼我得我赌这般赌咒哩!”两人这段对话,多用民间俗语,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也烘托了当时的环境和气氛,诱使周舍休了宋引章,帮助赵盼儿救宋大计的圆满成功。

曲折的情节设计。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目的。”“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这里他虽指悲剧,但却适合一切戏剧,“行动”即情节发展。纵观关汉卿现存剧作,除《关张双赴西蜀梦》外,其余剧作都是九曲十八弯,引人入胜。

《闺怨佳人拜月亭》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剧情开端便是“行色一鞭推瘦马,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战伐,负着个天催地塌”的战乱景象。在一片狼藉中,尚书之女王瑞兰与母亲走散,穷书生蒋世隆和妹妹冲乱,各自呼号涕零,令人揪心。庆幸的是,在慌乱中,王瑞兰与蒋世隆偶遇,互相照应,孤身有依,惊魂生情,让人松了一口气。不料,随即两人又被草寇抢进山寨。他们的命运如何?被打、被关?又让观众惊魂不定。好在,山寨草寇头目满兴福与蒋世隆曾经相识,两人被放下了山,倒也有惊无险。

戏写到这里已是一波三折,但更大的曲折还在后头。两人离了山寨后,王瑞兰的父亲找到女儿,本是一件天大好事,但身为尚书的父亲却看不起穷书生,生拉硬拽把王瑞兰带回,棒打鸳鸯,让一对情人天各一方。

写到这里关汉卿荡开一笔,丢下王蒋之事不说,而是让蒋世隆失散的妹妹被王瑞兰的母亲收留,并认为义女。王尚书为了不让女儿嫁给蒋世隆,顺势将义女许配蒋世隆,满以为如此便可拆散一对情人,但一对兄妹怎能相配?人们为此不安。

国势大乱,武将吃香。山寨草寇头目满兴福竟考上了武状元,势利眼的王尚书便将女儿许给满兴福。正在他得意洋洋安排女儿、义女结婚时,蒋世隆却认出王尚书的义女竟是亲妹妹,一气之下将原人退回。在关汉卿笔力的逼迫下,王尚书不得不让女儿、义女来了个“姊妹易嫁”。好在蒋世隆也考上了状元,最终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

整段剧情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看到最后,不禁令观众拍案叫绝,真是神龙见头不见尾,原在大师心中藏!

妙用的浪漫手法。积极浪漫主义手法偏重表现理想主义,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的现实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位置,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关汉卿在《窦娥冤》一剧中,把积极浪漫主义手法用到了极致。

简举一例:窦娥在遭到恶棍张驴儿诬陷,贪官桃杌错判处斩,死前她对社会黑暗、官府腐败彻底绝望了,只能把申冤的希望寄托在天地神灵。在这里,关汉卿大胆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出三桩誓言:刀起头落,让鲜血飞溅高挂的白帘;含冤而死,要六月飞雪;死后楚州地面必须亢旱三年。

这三桩誓言显然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关汉卿却让它遂人心愿,桩桩变为现实,从而使窦娥在人间不可能辩清的屈冤,得到了天证地鉴,谱写了她精神不死的自由歌唱。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这是主人公毁灭之后,所得到的‘永恒的正义’!”

关汉卿的戏剧风格丰富多彩,挂一漏万,亦希望今后有更多专家学者能进一步深挖其思想内核,使其戏剧魅力得到更充分的阐释和弘扬。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