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6
本报记者 游映霞
一幅幅刺绣寿帐寄托着长寿祥瑞,一只只造型憨拙的布老虎守护着孩童美梦,一顶顶虎头帽凝聚着“摸摸虎头,吃穿不愁”的朴素祈愿……10月31日,“布上光阴——晋南布艺展”在运城学院拉开帷幕,百余件承载着黄土地记忆的布艺珍品集中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传统魅力的视觉盛宴。
晋南布艺,这门绽放在指尖的传统技艺,以质朴的材质、绚丽的色彩与鲜活的意象,成为黄河流域文化中一道温暖的符号。此次展览精选的百余件匠心之作,呈现了晋南布艺的传承脉络与文化内涵。

那些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布艺用品格外引人注目。冬夏童帽、围涎、肚兜、坎肩、耳帽、荷包,等等,无不将实用与巧思融为一体。每一针、每一线绣出的吉祥纹样,都是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对生活的热切向往。
展厅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几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清代刺绣珍品。一件清代刺绣云肩由多片花瓣状绣片组成,围绕领口如花朵般绽放,绣片上精细地绣着琴棋书画、石榴、寿字、博古等吉祥图案。在红、蓝、粉、白等鲜艳色彩的映衬下,这件可能曾属于小孩子的服饰配件,依然诉说着当年的吉祥、富贵寓意。一件工艺精湛的作品,以“荷花”为主题纹样,采用传统打籽绣针法,针法更具立体感、坚固耐用,作品象征高洁、吉祥、和谐,寓意家庭和睦、万事兴隆。
另一组清代春夏秋冬四条屏,以立体堆锦技法塑造出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的四季之美。不同层次的布料堆叠和色彩搭配,让瓶花主题呈现出丰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传递出富贵、高洁、坚韧的美好寓意。

还有两幅采用黑色底料的清代龙凤刺绣,鲜艳的彩色丝线绣制出人物骑乘神兽的场景。一位头戴花冠的女子骑着色彩斑斓的凤凰,穿梭在竹叶和云纹之间;另一位男子则驾驭着姿态生动的龙,周围云纹花卉环绕。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

开展当天,来自北海道文教大学的日本留学生代表团一行10余人观展,深入领略了晋南布艺所承载的家文化内涵与民间艺术魅力。“我的学校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可以说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独具特色的布艺作品,各种各样的颜色创作出丰富色彩的艺术作品,心里觉得非常感动。”现场几位留学生分享对布艺的感受。
这些精美的布艺将精湛手工技艺作展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每一件都是光阴的注脚,是家文化的视觉叙事。据了解,这些布艺珍品多源自祖辈的巧手,既展现了剪、缝、绣、贴等多元技法的流变,更映射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俗与伦理观念。
源于布艺中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情感与记忆,给参观者带来亲切感。“小时候看过一些布贴画以及布玩具,今天看到实物后感觉非常熟悉。”教师二燕在参观展览后感慨,亲临现场后,才发觉实际感受与图片呈现截然不同,布艺制品的细节与韵味唯有实地观赏才能真切体会。小时候常听长辈提及这些传统布艺产品,此次在现场亲手触摸,那份跨越时光的质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作为地方高校深耕文化传承的实践之举,此次展览以布艺为舟楫,串联起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通过展览,参观者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草木染的渐变色泽与刺绣的立体层次,更可以借助展品背后的民俗故事,读懂晋南布艺中“纳福求吉”的文化内核。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走进展厅,那些在布上流淌的光阴,正等待着更多人去阅读、去感受、去传承。
本组照片由主办方供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