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6
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 实习生 续思颖)近日,运城博物馆分别在负一楼11、12号展厅推出“绮绣华裳——清代汉族女性服饰专题展”与“艺以弘德,文以载道——河东历代名人书画作品展”,为观众铺开一幅兼具服饰美学与人文精神的历史画卷。
“绮绣华裳”展厅内,40余件清代汉族女性服饰及配饰构筑起百年前的衣冠图景,展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杨杰的私人珍藏。展览分为“岁序成衣”“鸾凤和鸣”“凤冠霞帔”“方寸生华”四个单元,涵盖常服、婚服、诰命服等多种形制,各有侧重、层层递进,系统呈现了清代汉族女性服饰的精湛手工与时代特色。
一件“粉色飞蝠寿纹暗花缎粤绣花鸟纹衣边女袄”尤为引人注目。其粉色缎面上饰有飞蝠纹,寓意“福从天降”;通身繁复的镶滚工艺与精美的花鸟纹相得益彰,挽袖上以刺绣细腻描绘出三国刀马的故事,骑马的人物姿态生动,绣工细致,色彩艳丽,方寸之间尽显华美与匠心。这些锦衣华服不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一针一线编织出的情感与巧思,无声地映射出清代汉族女性的审美智慧与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每件服饰旁均附有解析二维码,观众可随时扫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工艺与历史。
与“绮绣华裳——清代汉族女性服饰专题展”相邻的是“艺以弘德,文以载道——河东历代名人书画作品展”,汇聚了上迄魏晋、下至明清的河东历代20余位名人传世书画110件。
步入展区,墨香雅韵扑面而来。展品涵盖楷书、山水画、花鸟画等多种类型,既有体现传统韵味的工笔花鸟,也有饱含家国情怀的书法佳作。
其中,宋代王居正所作的《纺车图》复制品前,观众驻足良久。画作以细劲圆润的线条,生动刻画了农村妇女纺纱的劳动场景:线的一端,是边摇纺车边哺乳的中年妇女,身旁环绕戏蛙的童子与狂吠的黑犬;另一端,则是弯腰曲背、双手拉线团的老媪。人物形态随着线条的顿折曲转而精准呈现,充满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观照与深切人文关怀。
“在清代汉族女性服饰中我感受到了当时女性的巧思与力量,在书画展中我看到了河东历代名人不朽的风骨。它们是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大学刚毕业的王浩然说。运城博物馆志愿者王娇说:“我们希望观众通过这些展品,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读懂河东文化的深厚底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