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9
□卢亚
运城工艺美术馆展出的琉璃工艺品“鱼跃龙门” 记者 刘亚 摄
有句俗话叫“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便化成龙。究竟有没有龙门这个地方呢?当然有!唐朝元弼的《鱼跃龙门赋》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龙门也称“禹门口”,位于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中,东西两山夹河,悬崖绝壁相对而立,形状似门。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汹涌、壮观景象。
传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化而为龙,此门故名为“龙门”。由于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凿,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将之称为“禹门”。再因之地处秦晋重要交通渡口,又称之为“禹门口”。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北面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反差巨大,这里河宽不足40米,所以一直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
河津市人文历史悠久,因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要塞皮氏邑位于河津市,汉代在此置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为龙门县,从此“龙门”专指今河津。“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传说均发生在这里,春秋时晋国正卿卻缺、孔子高足卜子夏、史圣司马迁、唐朝大将薛仁贵等历史名人都出自河津。 (《山西青年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