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父亲那捧红酸枣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9

又是一年酸枣熟,站在这挂满小灯笼似的酸枣树前,我不禁潸然泪下。那一颗颗红红的酸枣,勾起了我无限的怀念,不由得想起了我亲爱的老父亲。

父亲的具体出生年月已无确切记载,只知道他是榆次人,从小就没了爹娘,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后来,他参加革命,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辗转多年,最后落脚到绛县。

当时,守寡的母亲拉扯着5个孩子过活,大姐刚满15岁,哥哥也才两岁多,家里没有劳动力,是村里出了名的欠债户。全家的生计,只能靠单薄的母亲给人缝制衣服换来的微薄收入维持,含辛茹苦地艰难度日。

父亲入赘后,二话不说毅然用他那强壮的肩膀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母亲42岁才生下我,从我记事起,就总听见父亲用我听不太懂的榆次话,训斥那些欺负我们兄妹的赖小子。

父亲个子不算很高,但身子骨很健壮,也很能吃苦耐劳,干农活时一个人顶俩。再加上母亲心灵手巧会裁衣,做的针线活十里八乡出名,家里就买了一台缝纫机,母亲除了给我们缝制衣服,也经常给别人做衣服。慢慢地,家里的日子有所好转,不再是生产队的欠款户,虽说顿顿吃的是粗粮,却能让我们填饱肚子。

我们家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姐姐们和哥哥渐渐长大、成家,我成了父亲的掌上明珠。每到秋天,父亲从地里干完活回到家,总会先逗我一会儿,然后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红红的、珍珠般的酸枣。我每次都欢呼着接过来,装在口袋里,蹦跳着跑去跟小朋友炫耀。

父亲性子质朴,手脚勤快,总喜欢帮助别人干活。我18岁那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做好饭等着耕地劳作的父亲回家,可从中午11点半等到下午两点半,才看见父亲牵着马,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门。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干完自家的活,又去帮别人耕地了,而且分文未取。年少的我又急又气,忍不住同父亲吵了起来,母亲也在一旁心疼地数落着,嫌他总爱管闲事,连饭都顾不上吃。

父亲一直是个以助人为乐、从不索取回报的人,这一下难得发了火,狠狠地骂了我一顿。我委屈地大哭,发誓再也不理他,不叫他“爸爸”,父亲也气得没吃成那顿饭。

没想到第二天,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竟主动走到我跟前,笑嘻嘻地叫道:“建儿(我小名),看爸爸给你带了什么?”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捧红红的酸枣,我的泪一下子夺眶而出。这一颗颗珍珠似的酸枣,饱含着父亲浓浓的爱、满满的情啊!

我知道,父亲准是不顾农活劳累,趁休息时在田间地埂上一颗颗摘的。这哪里是酸枣,这是一份深沉的父爱呀!酸枣啊酸枣,你红色的外表代表着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满满的情。

而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又是一年酸枣红,可爱可亲的老父亲,您在天国还好吗?是否也能看见,这满树让我念了又念的红酸枣?

赵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